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精英 >

说说族人史德玉

时间:2013-04-29 20:41来源:未知 作者:史银堂 点击:
说说族人史德玉
  按:史德玉(谱名贵锋),72岁,江西南昌人,他是我们史氏族人的优秀代表。他只有小学文化,却学会了电脑打字、查阅资料,并且能够熟练装配电脑的软件、硬件;他是工薪阶层,却花费10余万元,访寻古迹资料,查询历史文献,修撰史氏族谱;他已年逾古稀,却仍孜孜不倦的继续为史氏家族的事奔走于城乡之间。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史氏族人的楷模,他的精神是我们史氏家族的财富,史氏春秋网有必要,也有义务宣传他,现将他修谱的后序附上,以使大家了解他,学习他,宣传他。
                             真定史氏世家  二十七世孙 银堂     2012年10月16日
附:

城南史氏族谱修後序   史  德  玉

民国三十一年(辛已)农历九月二十七日辰时,(既公元1941年11月15日早晨)我出生在城南新房村前头角上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生,读书人少之又少。新中国诞生以后,我们这一代,读书为工者甚多。一批兄弟姐妹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娇子。我本人,因为父亲(名世贵)过早病逝,家里无劳力,高小毕业在家务农。1956年的夏天,一次偶然机遇,我进了邮局做邮递员。那时叫邮电局,职工的文化水准普遍都高,一些老师傅拿着外文报纸,读得比中文还流畅。在前辈们的影响之下,我连续上了九年夜校,补充了个人许许多多的不足,学到了自己日常可以应用的文化知识,主编了近二十万字的《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制度及标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为单位创建国家质量奖立下汗马功劳。
说起族谱,我的印象只有一个,那是六、七岁时,父亲带我去宗祠接谱饼,进到祠堂,九子叔(世九叔)拉着我指着吊在祠堂内一块很大写满字的布对我说:“芽崽,这就是你的名字,你叫贵锋”。从此之后,谱名贵锋这两个字,在我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时,我只知道春节吊在祠堂的布谱,直到退休之后,我每星期回老家看望母亲,经常与母亲谈谈村上的老事。在与母亲的谈聊当中,得知我们城南史氏的族谱,毁于“文革期间”。母亲非常痛心地讲述了,烧毁一汽车族谱的往事。我很好奇,就那春节吊在宗祠的布谱会有一汽车?母亲这才说,还有用木箱装存一本一本的纸谱,每房每分支都有。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城南史氏族谱》有布的也有纸印的。
从2004年开始,我常听村子同乡谈论族谱一事,有心记住村上同宗传颂祖公的故事。到2005年,我把听来的记录成册,同时主动走访村上和城里的前辈,拍了大量祖公老墓碑及城南聂氏族谱。我会拨弄几下电脑,在族里堂兄弟定华教授(世久叔之子)的指点下,找到了《史氏春秋网》站,这是我们史氏自己的网站,我如饥似喝,通霄达旦,查阅大量史氏资料。原来我们史氏自古以来,就是望族,有着“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载誉。后来,继续查找网上的历史资料,每当发现我们城南人的蛛丝马迹,我会高兴地自费打印,散发给村上和城里的同宗共享。进入2006年,我似乎着了迷,走访了很多前辈和老人,发了许许多多的网贴,特别是大家传说的,我们是四明史氏。我就不遗余力地查找古代的浙江四明,得知古代四明是座山名,环绕现代浙江省八个县,我把事先制做好寻祖找谱的网贴,发到县、乡、镇政府及文物馆、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请求他们协助。正在我一筹莫展之时,2006年10月6日,在许多网友的支持帮助之下,终于在千里之外,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城南史氏族谱》。在亲眼目睹到民国八年裔瑚公主撰的《城南史氏族谱》後。認為这是我们城南祖公唯一幸存的墨宝,是自己家族的文化遗产,不能再丢失。我下定决心,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在付给收藏者一笔感谢金后,才允许复印和拍照。我寻祖心切,自筹资金,于2006年11月19日,一个通霄,拍了一千多张族谱的照片,复印近七本,在确定无遗漏之后,高高兴兴地把祖公们接回了家。
我非常興奮,高興得幾日沒合眼。说来也是一个巧合,2006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母亲熊氏(月英)现年95岁,仍然健在。(母親大人2011年3月24日下午六時在老家病逝,享年98歲。)祖谱八十七年后重新归宗,真是可喜可贺!
至2007年9月,几乎是夜以继日,日夜苦战,这年夏天特别热,座的时间久了,痔疮发炎,臀部溃烂,就用双膝跪在电脑前,加上自己文化功底浅,繁体字、古体字影响甚微,只得靠查字典。在十个月里,翻烂了两本词典和字典,电脑换了三台,添了数码照相及扫描、复印、打印的现代设备,硬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出来了。可以告慰先祖的是,民国八年(己未岁)仲冬月,二十七世孙裔瑚公主撰城南五房的《城南史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终于完整无漏地回归到自己的故乡!
其实,重修城南史氏族谱之事,已经牵动了许多城南后裔人的心,十多年前,裔凤公在重建康王古庙时,就曾经设想重修,无奈村上的古谱毁尽,只得含憾离世。后来端文、良佐经过六年的内查外调,写了大篇调查报告,也只能撰写后角章礼公以下的半支。三軒堂久青(谱名贵青)撰修了章樾公以下的一支,并且举办了两年吊谱仪式,办得热热闹闹。还有前头角上世友叔、新久哥(谱名贵锨)他们都着手于撰修自己分支谱系。没有传承古谱,重修确实难上加难!我热爱自己的家乡,酷爱祖传文化,凭著忠诚、厚道、执著的传承基因,实现了城南几代人重修《族谱》的夙愿。
《族谱》经过整理,还了原来面目,世系枝条派别清晰,各衍分支亲疏分明。全谱共九册,第一册祖像、谱序、家政、家规、颂词、三服、五服圖、世系图,祖坟山图,第二至第九册是历代祖公的生殁葬娶,后人一见洞悉。谱内收集文选、撰写谱序共三十篇,其中收集溧阳、四明谱序及文选八篇,城南史氏重修谱序二十二篇。《族谱》始建于清代顺治辛卯(1651)年木添公(谱名义均公)之首,三十年后拨英公(谱名纪忠公)即木添公长子,重新修正装订成册。在以后的三百五十八年里,重修十一次,加上现在这次是第十二次(详见一览表)。谱序记载《族谱》修了毁,毁了又修,已经多次,清乾隆已亥年,史桂公在谱序中写道,木添公始创谱无传,拨英公重修谱,在童年时见过一次,因朝代屡更也没有了。清甲戌年裔墀、裔均公重修的谱,因一场大火烧于灰尽,丙子年又重修,结果三年两修族谱。这次,相隔时间长,国家在百年的历史中,经历列强侵略、八年抗战、十年内战。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不断,尤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几乎把所有的古谱、古庙、宗祠灰之一尽。而是在近三十年里,国泰民安,大家过上奔小康的日子,《族谱》得以重修。
《族谱》相传到现在,确实很不容易。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家史又可以延续。所赖家有祠,族有谱,于元旦、新春、清明、冬至,得以联络一族之长幼尊俾,道殷勤、明礼教,情义于以无乖。为典实钜而在,为士者尤宜重自爱惜。愿宗親发场传统美德,子言孝,父言慈,兄弟友恭是诚,做个和谒家族,和谒社会的史姓人。
《族谱》第时代屡更,所载事迹不无因讹袭谬之处,先君子偕伯父等虚心探访,订正存疑具有深意。這是清乾隆已亥四十四年,史桂公在谱序中的阐述,距木添公创立族谱的时间,只有一百三十年。实际上拨英公在第一次重修族谱时,就出现讹袭之处(详见清康熙辛酉年重修族谱后序)。
《族谱》虽然经过订正,但存疑仍然很多。城南重修谱序,有六篇是外籍知名人士所撰,认同始祖本达公是先公史浩的第五代世孙。事实记载始祖本达公生于(宋)崇宁癸未(1103)年,而先公史浩公生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实在慌谬之极。另外,始祖本达公出生地,未能详尽阐明。孟俊公四川成都府华阳任知县,以及所记载外迁分支都未能落实。
《族谱》原谱序及所有文选均未分句,我擅自做主,加上了标点符号,大致给以断句,文字也按现代使用的简化了许多,目的,为了便利族人读解。另外,原祖公生殁葬娶,元配夫人没有入专格,这次入了专格,并列祖公下方,体现新社会男女平等。
《族谱》鉴于古时交通、通信困难,许多事迹均是外籍知名人士的学术推断,并没有经过探访、调查核实。现在,交通便利,通信网络便捷,后人理应核实,使之尽善尽美。我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加上文化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望族人批评指正。
在此,特別感谢世友叔、新久哥、定华、贵洪、端文、良佐、炳生的大力支持。感谢积极参与的久青、小毛、国荣、国强、良发、慧春等村民小组长的同情。(二0一二年十月十八日訂正稿)
                      (农历戊子年)公元二00 七年十月八日
                           二十九世孙德玉(谱名贵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