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籀,周宜王時太史,乃周初著名史官史佚後裔。其生卒年不詳,影響後世最深遠者,則為大篆之作。緣我國古代文字,有殷商時之甲骨文,西周時之鐘鼎文,至周宣王. 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以整齊之,即世所謂之籀文,亦即衛恆所稱之古文。 大篆十五篇,一名史籀篇,又簡稱史篇。全書附以說解,以教學童,為後世小學書之權輿。西漢時,書尚完好,周、秦、漢之教學者,率多本之。惜其字跡,因存於竹簡之中,今已不可考見。現存金石文字中,則當以秦石刻「石鼓」十石、三百六十八字,最具代表;字字折直勁迅,有如鏤鐵,而端姿秀逸,遒雅典重,兼婉潤焉。 大篆通行於西周、春秋戰國及秦初。至秦丞相李斯「書同文字」,始取籀文省政之,而成今所謂之小篆。小篆多屬長方形,筆畫整飭,結構勻稱,造形力求規則,儘量以線條表示,充滿一種安祥雍穆之氣。現存秦代小篆字跡,當以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會稽刻石等為代表,皆出自李斯手筆。又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曾輯錄九千餘字,為研究文字學者,至今奉為主臬之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