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先哲 >

元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大家史天泽

时间:2013-09-11 11:00来源:未知 作者:史英豪 点击:
显赫身世 世家豪族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大兴府永清兴隆里人(今河北永清县大焦垡村)。12岁时随父亲史秉直归附蒙古,迁徙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北大明城)19岁随长兄史天倪驻真定,史天倪被武仙害,随代兄之职,镇守真定。被封真定,去世后遂落籍
显赫身世 世家豪族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大兴府永清兴隆里人(今河北永清县大焦垡村)。12岁时随父亲史秉直归附蒙古,迁徙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北大明城)19岁随长兄史天倪驻真定,史天倪被武仙害,随代兄之职,镇守真定。被封真定,去世后遂落籍真定。
    史天泽,元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史天泽是家族中官位最高,业绩最显著,影响最大的人物。《元史·史天倪传》卷147,综合记载了史氏家族,上至史天倪的曾祖史伦,下至史天倪的儿孙,旁及其弟史天安及其子孙,并其叔父史怀德、堂兄史天祥及其二子36人。《元史·史天泽传》卷155,专记史天泽及其子孙,可见,史天泽在元朝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史天泽的远祖为唐朝三公之太师,在唐王朝时期迁徙永清韩侯乡兴隆里。五代石敬塘于公元936年,将幽燕云十六州。割让辽国,燕京永清史家的居住地永清县兴隆里归属幽州,兴隆里从辽国到金国,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地域,赵宋王朝一直没有对永清兴隆里实行过统治。
    辽代史天泽祖先史善利为静江节度使又为尚书左司。曾祖史伦,年少时在乡里仗义行侠,因建造房屋,挖出了金银财宝,成为财力雄厚的乡里大族。并建立家塾,招徕学者,养活豪士。慷慨济苦难者,以侠义著称河朔(黄河以北地区)。1144年遇大荒年,史伦发粟8万石作为赈灾粮,世人都争着依附到门下,成为河朔豪门。史伦去世,河朔诸郡结清乐社40余,每社近千人,过年时挂史伦画像祭祀。
    祖父史成珪、继承家风,遭遇战乱时,慷慨散发家财救民。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好读书,尚义气。在河朔地区很有影响。
    1213年,随从成吉思汗大军南下的木华黎攻下琢州、易州。十月,进逼金中都(今北京)。此时,史秉直为保护家族和乡里免遭灾难,率乡里老少数千人,到琢州木华黎军门请愿,随后归附木华黎。史秉直有三个儿子,长子史天倪、次子史天安,幼子史天泽。蒙古国王木华黎要任用史秉直。史秉直推辞,推荐长子史天倪。木华黎以史秉直管领降人家属,屯于霸州(今河北霸县)。由于他管理有方,能干公道,又有威望,远近前往归附的竟达十万余家。
史天倪在清乐社家族成员中选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史天倪为元帅,分兵攻略三河、蓟州,诸寨皆望风归服。从此,史氏一家屡建战功。
1214年,史秉直随从木华黎攻金朝的北京。1215年北京归降后,史秉直因功授行尚书六部事,负责军队后勤,保证了军需供给。史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开始确立。遂移家于北京。  
1230年十一月,以年老辞官,归真定,居闲则从容暇裕,教子弄孙,每与诸儒讲论经理及商搉古人成败,欣然忘倦。时时幅巾羸马,逍遥园亭里巷间,人不知其为贵人。又种竹移花,以闲自适。卒时71岁。史氏家族后来的政治显赫地位,是由史秉直奠定的。
 
为兄复仇 出为大将
    1214年,史天倪赐金符,授予马步军都统,管领24万户。1215年,史天倪被授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命其南征,降平州后,史天倪便帅清乐军攻破大名。1217年,转略山东诸郡。由于史天倪治军严朋,部卒有杀百姓家畜者,立即斩首,一时中山、赵州、邢州、威州、磁州、洛州等都望风归降。后又经略河东、攻拔绛州。1220年,史天安只身进城,劝降金真定经略使武仙。木华黎以史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以武仙为副。
    史天倪劝木华黎禁止剽掠,致使河北金国将士归降者增多。1221至1224年间,史天倪帅清乐军转战于河北、山东与山西各地。
    1225年,二月,武仙谋作乱,他的党羽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叛,史天倪将叛军剿杀。武仙设宴谋杀天倪。天倪赴宴被围,夺刀砍伤武仙,撞阶而死。事变发生时,史天泽年24岁,时为大哥帐前总校。正护送母亲归北京。府僚王缙、王守道等追到燕京良乡告变,史天泽毅然南还。行至满城,已聚集清乐军部众甚多。史天泽又派人向国王孛鲁求援。国王孛鲁令笑乃台率兵3000援助,同时命史天泽承兄职为都元帅。两军联合进攻卢奴。武仙部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史天泽生擒葛铁枪,余部溃散。将士们勇气倍增。史天泽军威大振,随即下中山,略无极,拔赵州,进军野兴,与前来赴援的二哥史天安所部会合,共击武仙,当年三月,一举收复真定。
    六月,武仙与宋大名总管彭义斌联合,谋夺回真定,史天泽率清乐军扼守赞皇,武仙不能进军。彭义斌势单力薄,焚山自守。史天泽选拔精锐士卒50人为先锋,自率铁骑继后,斩杀彭义斌。南宋至此尽失河朔。从此史天泽勇名大振。
    随后,武仙又派奸细,联络同党在城内大历寺集结,以为内应,里应外合,趁黑夜斩关入城,夺取了真定。史天泽带领步卒几人,逾城东出,奔藁城,求援兵数百,连夜返回真定,同笑乃台合兵,又夺回了真定。武仙逃奔西山抱犊寨。
    城外的抱犊寨是武仙的巢穴,不立即进攻,终遗后患,于是史天泽率兵攻打,武仙逃跑。接着又攻下蚁尖,马武等寨,在这样的形势下,相州、卫州也投降归附。真定的局势得以稳定。几年间,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的儒士和官员,在真定修缮城池,加强城防武备,招集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存恤穷困,安定人心,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官府民居相继修复。使真定成为难以侵犯的坚固城垣。几年颇有治绩,成为最大汉人世侯。
 
灭金攻宋 盖世英雄
    1229年,蒙古太宗窝阔台即位,决定全力伐金。朝议设立三大元帅分统汉军,遂立三万户,任史天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1230年,武仙复屯兵于卫州,史天泽合诸军围攻。金帅完颜合达率兵10万来援救。双方激战,蒙军败退。唯独史天泽率千人绕出敌后,败金兵一都尉军,既而又与大军乘势聚集反攻,武仙逃走,卫州再度被攻克。而后,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的防守力量。
    1232年春,窝阔台由白坡渡河,令史天泽军自孟津进河南与拖雷军会合。天泽军至,拖雷军已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大败完额合达军。金军主力全部溃灭。三峰山之战已获大捷。天泽军乘胜取汴京以东,连续招降了太康、拓县(今河南林县北)、瓦冈(今河南滑县南)、眼州(今河南雅县)。在阳邑(今河南登封东南)史天泽斩金大将完颜庆山奴。
    1233年正月,金哀宗自汴京出奔,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令完颜白撒西袭新乡、卫州。史天泽知此情,即率轻骑解围。此时,金军已完成对新乡和卫城的合围。史天泽单骑奋戈,突至城下,向守将韩元帅大呼:“你等勉力奋战,援兵很快会到。”金军个个目瞪口呆,不敢近前,史天泽随即杀出重围。第二天,史天泽帅大军杀来,白撒败走蒲城,清乐军紧迫不舍。金将完颜白撒领兵8万,被史天泽斩杀殆尽。
    金帝乘船东下,进入归德(今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全军覆没。6月间,金帝再逃入蔡州(今汝南),蒙古各路军队会集进攻,太宗命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围攻。史天泽的清乐军从北面进攻,遇汝水阻挡,史天泽命军士结筏潜渡,血战数日。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亡。史天泽率兵回真定。
    1235年,史天泽从皇子曲出南征。进至枣阳(今湖北枣阳),遇到南宋军队顽强抵抗。史天泽率先力战,强攻登城,终于攻克枣阳。进攻襄阳时,宋军于峭石滩陈船数千,猗角以掣蒙军之肘。史天泽亲率两舟,满载死士,勇往直前,猛冲宋阵,直捣峭石滩,宋军为之气夺,落水者万计。破宋守军犄角之势。
    1237年,从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又是史天泽亲率清乐军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再攻复州(今湖北天门)之战,宋军舟船3000锁湖面为栅,史天泽亲擂战鼓,督勇士40人猛攻,宋军栅破,复州守军畏惧请降。又攻寿春(安徽寿县),史天泽的清乐军独当一面。宋军乘夜斫营,直入帅帐,史天泽单人迎战,手刃数十人,将士们相继赶来助战,宋军被尽数驱入淮水。清乐军乘胜南下,乘势连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所向皆大胜。这些征战,史天泽“虽会诸道兵共事,其伐谋制胜,敌忾树功,未尝不在群帅之右”。
    1258年秋,史天泽从宪宗蒙哥由西蜀进军伐宋,攻入西蜀。
    1259年春,宪宗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正议回师,宋将吕文德率大舰千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军迎战于三槽山(在今合川县南)西失利。宪宗急命史天泽抗御。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两岸齐射宋舰,亲统舟师顺流纵击,重创宋舰数百艘,夺宋舰百余艘,三战三捷,追至重庆而还。七月,蒙哥在前线受伤后去世,史天泽和群臣奉灵柩北还。
    1269年,至元六年,元廷议取襄汉地区,诏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剌出主持筹划经略进攻襄阳军务,史天泽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兵储,作攻宋准备。至元七年,因病回燕京。
    1271年,至元八年正月,史天泽告老,未获允准;五月,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进史天泽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此时,史天泽已年近七旬,四次要求退休,忽必烈不准。虽传旨说:“省、院、台,或一月、一旬,遇大事,卿可商量,小事不烦卿也”,特许仅预问大事。但是,1273年春,为灭南宋,仍然命史天泽与平章阿术率军进攻樊城、襄阳。
 
文治领地 爱民如子
    史天泽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蒙军主帅笑乃台在盛怒之下,怨愤百姓反复,将真定城中居民万人驱赶出去,欲杀众人示威。史天泽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不过是被贼胁制。有什么罪?”因此百姓都获释放。
    史天泽还善于文治。他的文治思想和才能,在治理真定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当时,战争连年,政烦赋重。真定民众交不起赋税,于是官府贷借西北商人的银钱代输,利息很高,一年以本加倍算利,以后每年连息加倍计算,称为“羊羔息”。随后官府又检验户籍,向民众征敛,民众无钱可交。史天泽奏明朝廷,请官偿一本息而止,得到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且普遍推行。并由官府代民偿还一本一息。使真定境内得以安宁,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1238至1239年间,真定一带遇到蝗灾,百姓又借债贡赋,积至银一万三千余锭,史天泽倾其家资,其属下官吏也争相效法,代偿债银。他又奏请以中户为军户,上下户为民户,按贫富定赋额,获准后布告诸路,为定制。真定达鲁花赤忙哥撒儿,率领的数万蒙古军散处各地,蹂躏庄稼,史天泽也奏准使其徙居岭北,从此农耕生产得以恢复。真定兵甲户口超过他郡,是与史天泽的保护分不开的。
    史天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当初,史天泽攻打卫州,问卫州名土蒲察辅之:“金朝有才干之人,你认识谁?答以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史天泽见有数人被缚,便问其中一位是谁,那人说是李正臣。史天泽不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护送他到真定。让他做参谋,把真定路所有公事都全权交付给他。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任状留给他,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
    1252年春,史天泽入觐蒙哥大汗,受赐卫州五城为分邑。命军前参议王昌龄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在邢州、京兆以及最后从金国夺取的河南,这些情况尤其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到任后,“选贤才,居幕府,以清其源;置提领,布郡县,以察奸弊;均赋税以苏疲困;更钞法以通有无;设行仓以给军饷,人始免攘夺矣;立边城以遏寇冲,民皆得以保全矣;诛奸恶以肃官吏,立屯田保甲以实边鄙。利则兴之,害则去之,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又以侄儿史权、史枢戍唐州、邓州屯田,逼南宋襄、樊。
    1257年,蒙哥皇帝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蓝答儿等到陕西、河南审查经济问题。阿蓝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史天泽是功勋的缘故,惟独对其优待。但是,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是我责任,今舍我而罪其它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真定百姓在阳和门外建立一座高40尺的“史丞相遗爱碑”纪念史天泽。河北赵州等州县,河南太康等县,皆修造史公祠,碑铭曰:“吾侪小人乐有家室得至今日者,可不知其所自?斯皆忠武公恩造骨而肉之德也”。感激史天泽“扩仁心而敛兵锋”“临危脱难”之恩德。
 
缜密谦退 自解军权
    当初,武仙害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1242年,史天倪子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奏请朝廷自己退休,请任史楫为都元帅。又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史天泽引侄儿史楫见皇帝窝阔台,讲道:因是奉诏承袭大哥天倪之职,请解职还授与侄儿史楫,窝阔台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嘉其让官,别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
    1253年,史天泽上奏:“先前臣任我大哥军民之职,而今民权已归其长子史楫,兵权归其次子史权,臣可以退休了。”宪宗认为这是史天泽的美好品德。不同意他的退休请求。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辞不受,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
    史天泽出将入相近50年,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告诫子侄;史氏家族起于陇亩,今身名显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们将来为国家效力时,一定要尽忠,所事以图报国。又曰:惟孝与义是立身之本,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揭我坟墓。
    1262年,中统三年二月,山东江淮大都督李璮发动叛乱,以三城献于南宋,还军益都(今山东益都),占据济南。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先命宗王哈必赤,总督诸路蒙汉军向南平叛讨伐。3月,史枢、阿术等败李璮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4月,忽必烈增派右丞相史天泽专征。诸将皆受节度。史天泽到达济南,对哈必赤说:“李璮诡计多端,又有精兵,不宜与他硬拚,应当长期围困。”
    于是,史天泽指挥各路将士开河筑环城,筑长围,树林栅,将李璮困在济南。七月时,李璮被围四月,城中粮尽,军心溃散出降,李璮投大明湖自尽未遂而被俘。史天泽立即将李璮在军前处死。接着,大军东行,益都闻风而降。
    史天泽从始至终,未曾把世祖委任其“节度诸将,专征李璮”的诏书示人。平乱后入朝,将诏密还世祖,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李璮之变发生后,史天泽上奏:“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史氏子侄即日自请解除佩金银虎符高位的执兵权者有十七人。并主动将自己的封邑卫州,退还朝廷。
    汉人世侯对元朝的建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到了元朝建立以后,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有着必然矛盾。前有汉朝邦国,唐朝藩镇,后有清朝三藩。中央与割据势力的矛盾都造成了社会动荡,百姓涂炭。而元代汉人世侯的消除,非常顺利和平静。是得益于两位杰出的政治家。
    一是元世祖忽必烈,顺应了历史潮流“行汉法”,赢得了汉族世侯的支持。
    二是史天泽,早在宪宗时,天泽就奏请削减史家军政要职,宪宗不许。平李璮乱后,他审时度势,为国家的统一,主动交出本人封邑和家族的割据领地,以及家族经营50年的“清乐军”和“黑军”两支军队,其眼界已超脱了一已的利益范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带头,解决世侯问题,这对稳定政局,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华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特例。故《元史》赞为“及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入相辅政 至元初治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首召史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术。史天泽回答:“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忽必烈表示赞许。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军队,授他为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1261年5月,中统二年,史天泽官中书右丞相。立即实行他的治国方略。他主持中书省,定省规十条,使政务畅通,运作井然有序。史天泽知无不言,言必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民所必犯,顺应时势,通变制宜。他在大臣们中间协调弥合,发挥各人的作用,自称“天泽武臣,何堪负荷。但物务未安者,老夫通译其间,为诸君条达耳。相则何敢当。”认为自己只是充当诸宰臣与皇帝间通译(用蒙古语上传下达)的角色。使事集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罢除了诸多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他坚持以统一的标准征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为此,1262年括户百万有余。
    这年九月,史天泽扈从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十一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宗王合丹、丞相缐真等将右军,宗王哈必赤将中军,宗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1266年,至元三年二月,皇太子燕王领中书省,兼判枢密院事,忽必烈以史天泽为辅国上将军、兼枢密副使。四年六月,授光禄大夫,复以史天泽为中书左丞相。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兵于农之策,二三年间,国家面貌和军队实力,已蔚然可观。五年九月,仍以史天泽为枢密副使。忽必烈在稳定了中原的统治后,又继续攻宋。当时,宋朝已日益衰朽,兵疲财溃,势在必亡。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中统建元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五六员,多至六八员,列坐一堂,凡有政事商议实行之际,往往各持己见,待丞相一置可否,然后定决。史天泽每在此时,便审其利害,则行之不疑;若有失当,则心平气和,详细分析,以期合于事理。“立论多出人意”,故在中书十余年间,或奉行上意,或更张事宜,多方周旋,天下受益者甚多。他善于“体时顺势,通变制宜”,使汉法在特殊的条件下得以推行。论者以为“中统至元初治”的出现,史天泽出力甚多。
 
杂剧诗曲 文化大家
    史天泽不仅是元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化大家。
    史天泽40岁开始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他好贤乐善,金亡后归依的名士颇多,他均待以宾礼,并在一起讲究经史,推明治道。他对赋诗、作曲和写杂剧很有兴趣,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散曲作家、杂剧作家。清嘉庆3年南沙席氏,曾出版过史天泽的诗集《史丞相诗》。光绪朝又再版。他喜欢“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很戾,武夫马上之歌”的北曲[1],被钟嗣成推崇为第一代元曲作家(曹楝亭本《录鬼簿》在“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栏中,列名有“史中丞”;天一阁本《录鬼簿》则明确指名为“史中书丞相天泽[2]”。他与一些杂剧作家来往甚密,使大批学士文人慕名归依,在真定出现了以白朴为首的元杂剧作家群,使真定成为早期元杂剧创作和演出中心。尽管他的音乐和杂剧作品没有传世,但在他的倡导下,不少沉抑下僚,或无由入仕宦之途,或根本无意于功名的文人儒士,翕然从风,并且向着元曲杂剧艺术奋力攀登,创作出了一大批哙炙人口、名动北国的经典力作。这样,真定和大都。平阳一样,成为当时元曲的三大主要发祥地和活动中心之一。元杂剧的发展繁荣和史天泽的支持有关。他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正如史学家黄宗健在《元杂剧在真定的崛起与史天泽》文章中说道:“从元杂剧在真定的崛起,也可以看到治理一方卓有作为的政治家史天泽的贡献。他不仅是元蒙初期统一中国的元勋,治国安邦的贤相,因而享名青史;而且,作为一代天骄的元杂剧能早期在真定崛起,并对元杂剧的发展成熟发生巨大影响,史天泽是不应忽略的功臣。”
 
八朝元老 封王立庙
    1274年,史天泽与伯颜总领大军20万,乘胜自襄阳水陆并进攻打南宋。行至郢州(今钟祥)史天泽病,忽必烈帝命北归真定家中调养,遣其子史杠与御医驰视治病。至元十二年(1275)2月初7病逝,终年74岁。临终前上奏世祖:“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元世祖震悼,诏赠太尉、太师,谥忠武。后进封忠武镇阳王,为史天泽立庙。
    综观史天泽一生,他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本人从未奉仕于金宋,而在12岁随父归蒙后,则一心相随到底。历经太祖铁木真、拖雷(监国)、太宗窝阔台、乃马真后(称制)、定宗贵由、海迷失后(称制)、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等前后八朝,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代表人物。由于他为人公正,不谋私利,对朝庭尽忠效力,对人民极力庇护,“尊主庇民”史称“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比于郭子仪、曹彬云”。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时期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族世侯的总代表,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元朝的统治立了大功。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史天泽对国家的统一是有巨大贡献的,是值得肯定的伟大历史人物。



[1] 明•徐渭;《南词叙录》,引自《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 240 页。
[2] 参见《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二),103、146、 264 页)。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