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评论 >

史天泽与真定元曲的繁荣

时间:2010-01-20 21:15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翟应函 点击:
史天泽与真定元曲的繁荣
元曲是历史上与唐诗宋词齐名的艺术形式。元曲兴盛时期,前期共有作家56人,其中就有包括白朴、尚忠贤、李文蔚等在内的7人活跃在真定,形成了以白朴为首的作家群落,共创作杂剧45种。白朴的创作成就仅次于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第二位,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分别被列为我国古典十大悲喜剧之一。尚中贤的《柳毅传书》、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等久唱不衰。当时,真定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成为元代早期仅次于大都的戏剧活动中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史天泽的支持密不可分。
史天泽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终元一朝唯一官至右丞相的汉人,他生于1202年,卒于1275年,大兴永清(河北永清)人,出身地方豪强之家,善骑射,崇武尚文。幼年时跟随父兄归顺蒙古,一生戎马倥偬,为元帝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史天泽自十几岁起就作为河北西路帐前军总领镇守真定,1229年史天泽任兵马大元帅驱逐武仙,收复真定,始落籍于此。史天泽长期镇守真定,为当地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元曲的繁荣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稳定社会经济,为文艺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金末元初,真定是蒙古贵族南下攻金伐宋的必经之地,真定一代战乱频仍,金将武仙降元又叛,与史天泽等元将数年间多次战于真定、获鹿、井陉一带,大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甚至惨遭杀戮。鸣天泽在参加了围蔡灭金之战役后,按照约定,将两万多中州流亡百姓迁徒安顿到真定,真定人口回升,经济很快复苏,成为北方重要商埠,是大都之处有一处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施展官场才能,为优秀人才提供切实保护。史天泽保护了一批久经战乱、丧家失国的宋金文人学者。他身为元代高官,利用自己在元朝的尊贵地位,保护了一大批宋金文人,使他们在种族歧视的恶劣形势下得以安身立命,并有所成就。当时王若虚、元好问、李冶、白华等一大批文人学士都来投奔史天泽,真定成为北方文人等名士求教问政,还送自己的儿子到封龙书院求学。“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幼经丧乱,后随其父白华依附史天泽到正定,受到史天泽的庇护和器重。白朴50多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真定度过,主要从事杂剧创作,也写过不少词典。《录鬼薄》记载白朴一生共创作杂剧16种,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真定期间创作的。
三、宽松政治环境,为元曲创作提供直接支持。在这里,史天泽对元杂剧的创作演出活动给予了直接支持。他常和词曲杂居作家吟咏唱和,元杂剧作家侯克中与史天泽多有诗文往来,他的《史丞相拜天府》一诗对史天泽保护宋金文人的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戎马倥偬之余,他热衷于观看杂剧演出,与表演巨人过从甚密。史天泽喜爱历史,爱好文学。正是在这样一种民主宽松、思想解放的政治环境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真定最高长官史天泽,首先就接受了北曲,被钟嗣成推崇成第一代元曲作家。他虽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在他的倡导下,不少无由入仁宦之途或根本无意于功名的文人儒士,深深地被风靡于歌台舞榭的元杂剧这一清新鲜活的民间文艺样式所陶醉,据理昂扬地投身到元曲创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名动北国、脍炙人口的经典力作。受其影响,他的次子史樟官至真定、顺天两路新军万户,虽贵为相府公子,又有高官重爵,却酷爱戏曲,成为著名的元曲作家。
四、积极兴办教育,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史天泽还积极倡导兴办教育,支持李冶主讲龙书院。元代曾有近80年不设科举,书院在科举不张的情况下,为培育人才起了重大作用。为接纳更多的士子求学,在乡民及真定路都元帅史天泽的支持下,扩建封龙书院。讲学之作,李冶、元好问、张德辉常在封龙山中游历,使人谓之“龙山三老”。从此封龙书院成为元代真定路教育中心之一,进入鼎盛辉煌的时期,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白朴、史樟、李文蔚、尚中贤、侯克中等著名元曲作家都曾就学于此,成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