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散文 >

梅花岭记

时间:2008-05-09 09:15来源:春秋 作者:全祖望 点击:
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立。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及以衣冠葬之。或曰:“城之跛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讬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也?”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既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时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好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站在史可法纪念馆飨堂前,看到张尔荩所撰的这副楹联时,我记起,中小学上历史课时,老师就讲过这位明末的民族英雄,守卫扬州:“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城陷慷慨就义,留下“我死当葬梅花岭”的铮铮遗言。
       过一座小石桥,临河举目便见黑漆大门之旁的楠木竖匾,上镌朱德书题的“史可法纪念馆”六个遒劲大字。门厅正中上方悬“史公墓”金字竖匾。步入门庭,两株参天银杏,枝叶纷繁,浓郁蔽日,衬托飨堂,古雅肃穆。沿着石阶路前行,院中飨堂,歇山屋面翅角飞檐,堂前后悬朱武章的楠木楹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飨堂中间庄重地安放着史可法的干漆夹紵坐像,史公头戴乌纱,身着明朝官领,正襟危坐,气宇轩昂,目光矍铄,一派英烈之气,史公像后衬着云纹形落地梅花罩槅,枝干苍劲,梅花满树,加之史公像后的一块汉白玉碑石衬托,好似月下的梅花丛中端坐着史公。史公像上方悬“气壮山河”大匾,塑像两旁分别挂着郭沫若的题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其后悬有楹联:“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飨堂内的玻璃拒中陈列着史可法的遗物,还有《史氏扬州城东支谱》,以及《史忠正公遗炮图》等。从飨堂后门步出,便见到一砖砌牌坊上嵌有“史忠正公墓”石额,这里便是史公衣冠冢,衣冠冢两旁是矮墙,墓台下的两株银杏之间,竖着青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公可法之墓”。由此步入一月门,“明月梅花”氛围更浓。月门上嵌着“梅花岭”绿字石额,相传此地为古梅花岭,为史可法抗清泣血誓师处。门外是著名的梅花岭土阜,岭上岭下遍植着“梅”:春梅、腊梅和冬梅。岭南一池,临池平台上有半亭“梅观”,亭柱上有楹联一幅,上书:“千朵梅花满池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沿池旁曲廊走去,来到岭东的梅花仙馆,馆前立有一太湖石,窍穴千百,亭亭玉立,名曰:南国遗石。岭中假山曲河。梅花馆后有一碑亭,陈列着一块“三绝碑”,上面刻着吴道子的画,李白的诗赞,颜真卿的书法。碑亭之西是晴雪轩,又称遗墨亭,楹柱上挂史公自撰的联句:“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正中墙壁上嵌着史公手迹石刻三块,一块是史公临难家书,另两块是史公复清摄政王多尔衮书,充分展示了史可法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厅前一株二百余年的古腊梅,梅开清芬,象征英烈的铁骨忠心。
       祠堂在飨堂之西,祠堂正南门楼、正门装着梅花形铁环的四扇黑漆大门。祠分三楹,中间一楹高于两厢。堂正中砌砖台基上木雕神龛,龛内供着史公肖像,红袍乌纱,凛然端坐。龛上方挂杜平将军手书“亮节孤忠”横匾。东壁挂史公生平年表,西壁为清代全祖望所撰名篇《梅花岭记》,其下橱中是《史忠正文集》、《史可法集》、《扬州十日记》等。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晚清著名学者、朴学大师俞樾的这幅楹联,概括了史可法的爱国精神和高风亮节。瞻仰史公祠墓,祠墓并列,梅月相照,给人留下拳拳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的深刻印象                                                      田樱
 
“史鉴流传真可法”
 
      “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这幅对联含有史可法和另一人的名字,褒贬分明。其原委还得先从 洪承畴说起。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是明末的大臣,曾任总督、兵部尚书等,原本是个令人高看的高级干部。崇祯十五年,他统领明军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兵败被俘。洪承畴贪生怕死,降清失节,从此屡遭世人 唾骂。洪承畴在任上,常大义凛然向人表白:他对皇上忠心耿耿,于国于民忠贞不二。他还亲手撰写一副对子悬挂客厅,以铭心迹: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洪承畴降清叛国后,有人在他写的对子的上下联末尾,各添上一个字,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矣”、“乎”,都是文言语气助词, 分别当“啊”、“吗”讲。前者感叹,后者表示疑问。这一添字, 意思顿变,成了:皇上对你的恩德象海一样地深啊!可你的气节真像山那么重吗? 改了的对联,反诘之 妙,入木三分,尽情地挖苦这个可耻的怕死鬼。洪承畴失节后甘当鹰犬,帮助清军大肆屠戮,许多抗清官兵和义士惨遭杀害,如黄道周,夏完淳、金声等。
 
 洪承畴还杀死了明朝的五个亲王。老百姓更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靠着这些“丰功功绩”,他被清朝顺治 皇帝赏赐了高官厚禄。这位洪承畴洪大人六十大寿之时,趋炎附势前来祝寿的人摩肩擦踵,热闹非凡。洪大人人财两旺,喜气冲天。不料,最后却进来了一个披麻戴孝之人,一叠声呼叫“恩师”。洪承畴惊谔之中一看,原来是自己过去的学生。这位得意门生穿着白孝给“恩师”送寿联来啦!洪承畴打开一看,脸色陡变,胀得通红转而又黄又绿。这位学生也真会写: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鉴"者,“镜子”也;“法”字,在这里用作动词,当“效法”讲。这副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有人光明磊 落,在历史这面镜子里,清清白白,光耀日月, 成为世人楷模;可也有人不但没有报答朝廷的大恩不说,反倒还投敌失节恩将仇报,为虎作伥,当了侵略者可耻的帮凶!
 
这副对子还是幅嵌字联。上联首尾嵌上了“史可法”三字。史可法是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他率领扬州军民坚守孤城,力战不降。史可法早就报定了以死赴国难的决心,城破前的遗书写得清清楚楚 :“恭候太太杨太太:夫人万安,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太太苦恼,须托四太爷、大爷、三哥大家照管,照儿好歹随他罢了。书至此,肝肠寸断矣。四月廿一日法寄。”
        城破后史可法自杀未成被俘。面对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丝毫不为所动,昂首迎向敌人的利剑,视死如归,壮烈殉国,连清军统帅多铎也禁不住“大呼”:“好男子!好男子!”
 
下联嵌上了“洪成仇”仨字;“成仇”即“承畴”的谐音,义含双关:成仇——承畴。这副对子嵌上的两个人名,一忠一奸,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一个是宁死不屈气节高尚的民族英雄,一个是贪生怕死卖身求荣的投敌奸贼;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君不见,史忠正公英魂永驻,“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而洪承畴呢,连主子也把其打入《贰臣传》中,给他涂了个大白脸,极尽羞辱。看来,变节者,谁人不厌恶?!
 
历史,谁也玷污不得!他时时告诉人们: 可法史可法, 承畴恒成丑。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追本溯源 矢志不渝

    追本溯源 矢志不渝...

  • 寻祖散记

    由于家谱编辑于大清康熙年间(1699),距今已整整310年了,未再修撰,只是各支在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