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1)

时间:2009-02-13 19:19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读书是一种饮食。读书进入境界之后,虽废寝忘食而不困乏,佛法中有法喜禅悦、智慧食禅定饮之说。这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冬日,史浩也会选一个晴朗的午后,沿着那条

“读书是一种饮食。读书进入境界之后,虽废寝忘食而不困乏,佛法中有法喜禅悦、智慧食禅定饮之说。这不是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冬日,史浩也会选一个晴朗的午后,沿着那条溪水缓步而下。太阳仿佛凝固在中天,懒洋洋的光线适合细眯了眼,半梦半醒的。草色有些衰败,当然不能与盛夏诱人的绿意相比了,却别有一番茸茸的暖意,温情而又实在,像冬日里不可或缺的一件棉衣,妥贴舒服,直熨到人心底去。周边树上的叶子几乎落尽了,袅娜的风姿虽已不再,倒也另有一种静谧的气质,如烟似雾,褐色的,迷迷蒙蒙的。一如水墨画中必不可少的点染,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此时史浩要的就是那分空灵,那种随兴自处、荣辱不惊的通达。他随意在一石上坐下,观看一池结着一层薄冰的水,觉得睡美人一般。也许几百年前,常会有无处排遣闲愁的贵妇来这里漫步,她们穿了镶着貂毛盘着菊花的青袄,系着风梳荷叶般轻摇的百褶裙,莲步姗姗,款款落坐水边,在冬日的暖阳里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那份欲说还休的闲愁应该是带着股淡淡的幽香,不然,这经历了千年风霜的溪水怎能依旧风韵犹存,不经意间就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致印到史浩的眼睛、心里去了。
此时此景饱含着诗禅融合的神奇深意。
随着史浩对默照禅的接纳,他与正觉来往也密切了,并且对正觉十分敬重,而正觉对史浩也很看重,彼此赠诗来往。
正觉《新荷叶》:“真隐先生,家居近在东湖。茅屋三椽,自有一种清虚。秫来酿酒,便无後、也解赊沽。只愁客至,不能拚此芳壶。且乐天真,醉乡里、无限欢娱。时倚花枝,困来著枕蘧蘧。回观昨梦,徒然使、心剿形癯。始知今日,得闲却是良图。”
绍兴十年,史浩回居下水,便约正觉来游东湖,他在陪着正觉游览下水诸山,并题《东湖游山》:“金襴禅老今大颠,坏衲蒲团日坐禅。我行不问西来意,消息还将方寸传。”诗中说的日坐禅的禅老就是正觉禅师。
在正觉眼里东钱湖是:万亩芦苇浩渺无边,芦苇荡中渔帆点点,不时可见远处的水鸟结伴飞起。湖面面积广阔,湖水明澈,周围重峦叠嶂,远望湖水烟波浩渺,湖中的一些不知名的小岛隐约可见,站在木制小楼上,清风徐徐、湖水拍岸、别有情趣。这个地方吸引人的,除了自然美景之外,湖水较海水平缓,湖水给人的感觉是轻盈平静,弥漫广远,水波浩渺,湖水浩渺,轻拍堤坝,湖堤蜿蜓,绿树掩映,芦花摇曳,草滩成片,风光极其优美。 天气晴朗,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极目四望,小岛错落,渔帆点点,湖上微波荡漾,泛起阵阵浪花,船来船往,穿梭不停。这对于久居城市的我们来说,进入极为开阔的水域,心情甚为欢愉,早已撇开了城市狭窄空间积压的郁闷。湖中央鲤鱼岛上建有南湖渔村,其运用竹、木、石等天然建筑材料,匠心独运地进行布局结构,与周边的湖、山等自然环境浑然融为一体。放眼望去,湖水浩渺,山色青黛,鱼跃鸟鸣,心旷神怡。
游湖归来,史浩又饶有兴趣地写下了《游东钱湖》: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古来奇处芫沒多,极目空余老苍翠。最称险奥唯福泉,崒嵂万仞摩青天。屹起精蓝名寿圣,松风飒飒泉涓涓。一径崎岖通下水,风物人情更淳美。两橡茅屋何萧然,是即吾庐靠山起。吾尝终日倚栏干,眼界峨峨碧玉攒。有时出户一乘興,枯筇蠟屐随清湍。攀萝直上上水去,畑霞迤逦僧家路。龙藏虎蛰天地宽,陟岵欷歔空墮泪。次经象坎白云庵,阴崖断谷常青岚。中有村墟号韩岭,漁歌樵斧声相参。陶公霞屿崢嵘出,秀杰緜延數非一。龟山孤立水中央,规圆不赖人鑱刻。地雄山壮泉源豪,七十二溪俱怒涛。截山突屼起六堰,百尺花蹊金石牢。鸣桹掷钧渔艇短,数百成群来往欵。緑蓑青笠苦忘归,细雨斜风浑不管。棲真兰若唯南隅,闻是徐王旧隱居。莲塘十里香风澜,凫鷖鸂鶒时沉洳。一帆迅抵青山寺,丈室云堂高贔屃。森森松菊蔽村祠,细读刓碑知故事。云是皇朝李使君,濬濁澄清利后人。迄今旱岁赖实利,血食往往长秋春。破雾穿云梯磴滑,石脅山腰徧金剎。濯足清流舒啸长,篔簹十畝清风戛。紫衣道士氏曰朱,高论山前结草庐。客至石壇无俗物,橫琴数曲酒一壶。对岸二灵只一苇,依约谁家葬龙耳。夜深踈雨洗遙空,一朵浓云罩山觜。金澜禅老今大颠,坏衲蒲团日坐禅。我行不问西来意,消息还将方寸传。鸟石山头滕奥口,泓澄万丈辉星斗。过客谁知此地灵,只闻静夜生龙吼。鑑湖芫沒多田畴,临平车马尤喧啾。纷纷未识玆万顷,神仙窟宅合东南。周游几千里,此兴犹未已。归来摸写笔不停,大匠从其诮狂斐。
后来史浩不仅与正觉禅师频繁交游,天童山的很多禅师他都引以为友,他在《次韵鲍以道天童育王道中吴体》中有句说:“奇声俊逸鲍夫子,莲社不挂渊明心。”特别是他的《赠天童英书记》一诗后半首中:“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迩来只履轻,片雪销洪炉。……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那个英书记,是正觉的弟子,他是禅林中专管书写的僧人,也是史浩的朋友,而诗中老阿师就是正觉。默照禅让史浩为人更加心平气和,处事更加谨慎持重。
在正觉身上,史浩还学会了包容。正觉与宗杲一个倡看禅话,一个倡默照禅,观点不同,而且互有争辨,但两人私交很密切。绍兴二十七年十月七日正觉还山,翌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索笔作书,请育王寺大慧宗杲主后事,书偈云:“梦幻空花,六二眶年,白鸟云散,秋水连天!”掷笔而逝。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奉全躯塔于寺之东谷,谥其塔名妙光塔。宗杲在正觉圆寂后,作《天童觉和尚赞》说:“烹佛烹祖大炉韝,煅凡煅圣恶钳鎚。起曹洞於已坠之际,针膏肓於必死之时。善说法要,冈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宗杲不仅对正觉一生作了很高评价,而且把正觉引为知音。这说明宗杲和正觉所争者是禅法正道,不关个人恩怨,史浩看到了佛学的包容。
如果说正觉是史浩学佛释的指路人的话,那么学老庄的指路人又是谁呢!
史浩隐居期间。以天童山为中心,渐渐涉足更远。他常经过小白岭,来到慈峰山。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