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17)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等潘氏接近二十岁时,亲戚们都开始替她担忧了,潘畤的一些老朋友也不以为然了。士大夫的家庭女儿,一般青春期到来不久后就将她嫁出去,这是普遍做法;年轻女子婚龄的跨度很短,因此女人的婚姻大事不能耽搁,这又是

等潘氏接近二十岁时,亲戚们都开始替她担忧了,潘畤的一些老朋友也不以为然了。士大夫的家庭女儿,一般青春期到来不久后就将她嫁出去,这是普遍做法;年轻女子婚龄的跨度很短,因此女人的婚姻大事不能耽搁,这又是长久以来的传统,自古来没有听说过贤惠而不嫁的女子。《礼记》说,女子应在15—20岁结婚,如果将女子的婚期推迟到20岁以上,惟一合法的理由是为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即便在这种时候,人们仍不愿看到女人等得太久。如果一个女子到了20岁因为服丧而不能结婚时,便可以向官府提出申请举办婚礼。如果一个女子到了20岁,其家里有老人快要去世了,则往往就要采取急急忙忙地筹办婚礼的措施。
通常女人,一旦误了结婚年龄,都会被视为不幸,可潘畤则不恨女儿未嫁。潘畤是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人,他觉得唯一可怕是:如果没有遇到贤惠的人,找一个世俗常人,不合女儿的心意便将她许配了,这会让女儿抱辱蒙羞终身的。才女、美女就非才子、帅哥不配了。如果没有女儿那样高尚、博学,如何配?
而对男人来说,把婚事推迟到中进士以后,也算是明智之举。淳熙十四年,史弥远中了进士,婚事才提出议事日程上来。
在史浩看来,男女的组合不只在他们个人之间,还应当着眼于家庭之间的联姻。男女双方都把姻亲视为得力的朋友和同盟者。找到一个有才华的女婿或家庭名声好的新娘等于得到一个可以反过来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获得帮助的家庭。两家的联姻一般都被设想为门当户对,虽然选新娘的和挑女婿的看起来关心的事情不同。但全面、公允地说,父母做的决定都基于道德方面的:他们认为自己选了好的人,好的家庭一样重要。只有嫁或娶到好人家,双方都会好。基于这些,在友谊长久的两家之间最易进行联姻。
史浩得知潘畴正在找女婿,遂提出了自己的三儿子。“一言而两家通婚姻。”友谊促使双方直接商议婚事而省去中介人。于是两家有意识地让史弥远和潘氏有了一次邂逅。
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饱读诗书的世家女子,一旦遇到钟情的人,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抛掷莲子,或其他物件的;一旦遇到相配的人,便会夜不交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
史弥远穿着打扮当然不俗,何况他才如子建,貌比子都,即便平素在街市上抛头露面,也会惹到女子偷眼的。潘氏呢,先慕其风仪,又赏其学识。不知不觉地竟罹患上一种无药可医的相思病,整日眼前浮现的都是史弥远的样子。渐渐变得神思恍惚,四体慵懒,日日憔悴下去。未曾经历过的人,恐怕难以体味个中滋味的。从此潘氏只有任思忆磨折,日日延捱了。
暮春时节,潘氏独自一人,凭窗画蝶,念及那些曾相见于花间的蝴蝶,彼时成双成对,相伴迎风翩跹,今归何处?整整一日,她无片刻安,起起坐坐,翻书弄卷,好容易才捱至日下西山。挑烛听取更漏,春夜难眠。风碎竹影,声声入帘,和梦纠缠。
少女情怀,有时更像一株子粒成熟饱满的植物。枝头难以负担的沉重,饱孕不能与他人言说的秘密。亦唯有低首无语,眉黛敛秋波的姿态,于其最为适合。
史弥远也一样,一刻也忘不了潘氏。美人如酒,愈是窖藏隐秘,愈是令人垂涎欲滴。他决心亲自去一探究竟,自古,有多少情侣甘冒生命危险偷偷相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又何不可?
纯粹的激情,在不断拔升,再拔升,潘氏终于让史弥远低下了高傲的头。
就在他俩的意识擐脱习惯严谨行为的桎梏,雄鹰般翱翔在山巅云上,自由放任时,两家的父母让他们完了婚,他们一下子成人了。
门当户对是中世纪两姓缔婚的主要条件,其长处之一就是双方都有较浓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夫妻间有共同的生活情趣,还有利于优生和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史弥远与潘氏是门当户对的一对恩爱夫妻。
[1][2][3][4]《四明谈助》
(2)交结上虞杨氏
史弥远与潘氏结婚后,便结识了上虞的杨家人。
杨家住在距离五夫数十里有一名为杨歧山的地方。杨家人祖籍在开封,祖上杨全以材武奋,靖康末年,金兵围开封,杨全捍城而死,是一位为保卫京师而捐躯的烈士。杨全的儿子杨建中,朝廷赐侍郎,孙子杨渐,也遗泽补官,并仕官在越州东南,于是迁家到上虞,转而为文,至杨忠一辈,门庭日盛,绍兴二十八年,杨忠得女儿,取名杨桂枝,人称杨妹子[1]。她天生丽质,所以视为掌上明珠。
杨忠与潘畤都为上虞士大夫家族,当然礼尚往来。于是两家女儿彼此相识,潘氏与杨桂枝,都知古今大事,因此十分投缘,情同姐妹。
杨桂枝有一位养母张夫人,这人是个杰出的民间艺人,特别善长音乐。一次她随夫到四川,在仪真长芦寺住宿。长芦寺的主持僧善于看相,一天,主持出来恰好碰见张夫人,就从她的面相上得知其养女将来会富贵荣华,于是主持就招张氏夫妇来吃饭,席间详细地说明了缘故,并且勉励他们到临安去,到时候一定会有奇遇。张夫人将信将疑,便说回去没有盘缠,主持爽快地借给她二千楮钱。于是张氏夫妇就来到临安,果然有人推荐她进入了慈福宫,不久张夫人晋升为乐部的头领,并且很得宪圣的赞赏。这宪圣就是吴皇后,她自幼读书万卷,翰墨尤绝。建炎时,随高宗南渡,至光宗朝,已是功佑三代、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了。张夫人中年过世了,她不过一乐部的头领,有则有之,无则无之,自然不会有人过问,谁知宪圣晚年十分恋旧,非常不满意现在乐部的表演,于是盼顾左右地说:“记得有一个张氏,她现在在什么地方?”左右对她说“张氏已经死了。”宪圣为之而叹息说:再也听不到她的演唱了。见太皇太后如此痴迷张氏的表演,左右就奉承说:张氏有一个养女叫杨桂枝,颇为聪慧。因为思念张氏,宪圣就召杨桂枝入宫,当时杨桂枝年不过十一二岁罢了。杨桂枝入宫后自然经常侍侯在宪圣一侧,因为她容貌出众,举止得体,深得太皇太后的欢心,由此也招来了同伴的嫉妒。一天,趁太皇太后沐浴,同伴们怂恿杨氏穿上太皇太后脱下的衣服,又到太皇太后面前说杨氏有僭越行为,谁知太皇太后非但没有怪罪杨氏,反而对捉弄杨氏的宫女们说:“你们不要大惊小怪,她将来也许真的会穿上这身衣服,拥有我这样的地位。”这句话后来果真应验了。宁宗在做嘉王时,经常到太皇太后宫赴家宴,每每能见到侍侯在宪圣一侧的杨氏,杨氏楚楚动人,会招来同伴的嫉妒,自然更会引起年轻嘉王的注意,久而生爱恋之情。宁宗即位后,天下的美女可以任他挑选,可他就是对杨氏念念不忘,杨氏本不敢有非份之想,可是机灵的她觉察到宁宗对自己有意时,开始在内廷家宴上眉目传情,杨氏由此得幸。太皇太后吴氏得知此事后,心中大为不快,准备严惩杨氏,但却有内侍劝道:“娘娘连天下都给了孙子,一个妇人又何足惜,何况这事也不宜让外人知道。”甚至有人对太皇太后这样说:“娘娘还没有见玄孙,看杨氏的面相,必然会生子嗣。”看来当时宁宗与杨氏早已在私下作了不少准备,太后身边的人似乎都被他们收买了,关键时刻能替他们出力。太皇太后耳软,听了身边仆人的劝说,怒气全消。一次家宴中便将杨氏赐给了宁宗,并叮嘱说:“看在我的面上,你要好生待她。”时年宋宁宗27岁,杨桂枝已33岁,真是美人迟暮。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