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23)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当时楼钥的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身为三朝元老,又在双方意见分歧的情况下,说这样的话,其份量是极重的,于是权重立刻向一边倾斜,反对函首安边的不再说话。 同时丞相钱象祖又代表朝廷向完颜匡发去一封卑恭

当时楼钥的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身为三朝元老,又在双方意见分歧的情况下,说这样的话,其份量是极重的,于是权重立刻向一边倾斜,反对“函首安边”的不再说话。
同时丞相钱象祖又代表朝廷向完颜匡发去一封卑恭下辞的书信,转交金章宗后,金章宗果然很快同意了归还川陕关隘和淮南之地的要求。
嘉定元年三月,宁宗下诏,枭韩侂胄首于两淮,然后由王柟出使长途跋涉送往金国。
在函首安边这件事上,史弥远没有明确表态,史弥远也清楚自己的态度不一定能左右大臣们的观点,因为当时史弥远的确还没有镇“朝”之威。不过从内心讲,史弥远应是支持函首安边的。
韩侂胄之首送往金国时,临安的太学生就写了一首诗为韩侂胄鸣不平,诗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韩侂胄的首级还是示了众,不久被收葬在其先祖韩琦墓下(因中原失陷,韩琦墓在金国辖境内,且茸存完好)。金人又赐给他谥号:忠谬侯。忠谬是什么意思呢?嘉定二年,金人特意把宋使节周登带到韩侂胄的墓前,对他解释说:“忠于谋国,谬于谋身。”当时的士人刘淮也作诗一首,感叹韩侂胄生前身后事:“宝莲山下韩王府,郁郁沉沉深几许。主人飞头去和戎,绿户空墙叹风雨。九世卿家一朝覆,太师宜诛魏公辱。后来不悟有前车,突兀眼中观此屋。”从事实看,韩侂胄对这场战争的确应当承担责任;但从民意看,对韩侂胄的处理也许的确有些过了,不过这事不能全赖在史弥远身上。
诛杀韩侂胄,为史弥远拜相铺就了道路,但史弥远拜相却是时势的选择,并非他个人的刻意谋划。
这一年,史弥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进开国公,与左丞相钱象祖及卫泾形成朝中三足鼎立格局,另外还有诛韩活动中有功的张嵫、李壁和反韩活动中的斗士楼钥等人都在朝,他们共同主持嘉定初期的朝政。基本上实行的是“集体领导,民主决策”。
他们一起决策:将平反昭雪与清理韩党同时进行。调整人事,给予韩侂胄时的执政官员和作战将领,以不遗余力的打击。陈自强、邓友龙、郭倪、张岩、程松等都贬窜到远恶州军,除名抄家的也大有人在。除解伪学禁,恢复理学的地位,赵汝愚尽复原官,增谥忠定,算是充分肯定他在绍熙内禅中的忠诚与功绩。朱熹被赐予文臣最高荣誉的一字谥,称为朱文公。吕祖俭、吕祖泰与庆元六君子也分别有所表彰。
莆田县人余崇龟,字景望,淳熙五年(1178)进士。当时韩侂胄专权,苏师旦寄声邀余崇龟一见,欲处以要津。余崇龟叹说:“呈身御史,古人所耻。今日言路不得行志,况一登厮役之门,则遗臭百世。归洁吾身可也。”力请补外,知江州(今九江)。韩侂胄死后,丞相史弥远上奏说:“自权臣专政,士大夫趋附。中立不倚,在朝士中独余崇龟一人。”即日除监察御史。入奏时指斥官场名器冗滥邪风,曰:“士大夫风俗之倡也,私意一啟,廉耻道丧。伺候于权要之门,废职事,赂典客(掌祭祀、朝觐赞礼事务官),冀得一见为荣;归投于权要之厮役,称门生、呼恩府,败坏风教而不恤。或身叙谱系,或愿结姻连,士气卑陋,有如此者!”上可其奏。
根椐一张一弛规律,抱着“韩侂胄要的全不要”的心态,简单而果断地来处理大小事务。首先从大的治国方略看,由主战,变为主和。其次从用人路线上看,由废除理学,黜出理学人才,变为恢复理学地位,大片荐用理学人才。最后从小的对待具体的人事上看,由贬秦桧的王爵,变为恢复秦桧的王爵和官职。
这一切决策的根源是政治态度,但具体措施大都是针对韩侂胄采取的。作为一个转折时期,采取这样的一些措施,肯定是必要的,即使有些矫枉过正,缺乏深层次斟酌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年九月宋金签订和约,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另加“犒军银”300万两(增加这次战争赔款)。这一条件除金银上有所增加外,其余同隆兴和议。对于这次屈辱的和议,引起朝野不满。太学博士真德秀说:“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指韩侂胄)之首,而吾亦曰可与;至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谨,曾无留难。”这番话,可以说是代表当时舆论。
不过,这时期,无论是过或是功都不能一并归于史弥远。当时南宋朝廷的“领导班子”是:钱象祖:右丞相兼枢密使,卫泾:参知政事(副相)签书枢密院事,雷孝友:参知政事(副相),史弥远:知枢密院事,林大中: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倪思:兵部尚书。代表南宋朝廷与金议和的是第一把手钱象祖。史弥远还不够“格”呢!在此时最多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不能因为后来史弥远做了丞相,某些事做得不令人满意,就把一切责任往他身上推。
诛韩不久,宁宗对继承人也作了安排,立皇子赵曮为皇太子。开禧二年去世的赵抦被追封为沂王。赵抦曾以早慧被孝宗看好,绍熙内禅时,太皇太后吴氏当着宁宗面对赵抦许诺:“他做了,你再做”。当然这一安排虽然已失去意义,但沂王绝后,宁宗便取宗室之子入嗣沂王,赐名贵和,算是一种交代。
嘉定元年上半年,政变集团骨干已成鼎足之势:右丞相兼枢密使钱象祖、知枢密院事史弥远与参知政事卫泾。政变时,卫泾位居礼部尚书,是礼部侍郎史弥远的顶头上司,有记载说他诛韩以后想驱遂史弥远。皇太子把这一动向告诉了史弥远,史弥远让皇太子在宁宗面前说卫泾的坏话,同时拉拢钱象祖。钱象祖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古训,竟在大庭广众之中把卫泾送韩侂胄螺钿髹器的事抖了出来,卫泾只得自求罢政。
嘉定元年十月,钱象祖升为左相,史弥远进拜为右相兼枢密使。
[1]《宋史 史弥远传》
[2]《宋史 张嵫传》
[3]《困学纪闻》
[4]《宋史 楼钥传》
(4)经历仕途江湖
史弥远拜相的诏书是用白麻纸写的,诏书出自翰林权直陈晦之笔。
陈晦的确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他十岁便能作文,淳熙初年应童子科,孝宗赐为童子出身;绍熙元年,又中了博学宏词科。
陈晦在诏书用了“昆命元龟,使宅百揆”[1]八个字,引发了一场争议。
当时知福州的倪思,看到诏书就不舒服,并就这八个字立即上奏,认为这八个字是专门用来形容尧禅舜文字的,非尧禅舜三公的事不能用。并指责说:陈晦用此语的根源在宁宗,“如圣上当初没有此意,不知措词,大臣怎么会敢援引此言呢”。而史弥远接受此用语也太不明智,“接受此言的人,难道能安然自得而自己不明白吗?”给舍台谏用此语则完全是失职,“给舍台谏,又为什么也不辨白此事呢?”用此语比过去有人褒誉韩侂胄还过分,“我见过过去有人用词赞美大臣,有人用圣之清圣之和来褒誉韩侂胄,有人用能文事能武备来褒誉苏师旦,然而也没有敢用人臣所不当用的词语。”总而言之,非贴改诏书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