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29)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赵方本是张栻的学生,淳熙七年(1180),参加解试。当时辛弃疾担任湖南安抚使,因有考生控诉阅卷不公,弃疾重阅录取者的试卷,发现一份议论非凡的卷子,写作者正是赵方。次年,赵方在取得进士功名后拜访辛弃疾,两人

赵方本是张栻的学生,淳熙七年(1180),参加解试。当时辛弃疾担任湖南安抚使,因有考生控诉阅卷不公,弃疾重阅录取者的试卷,发现一份议论非凡的卷子,写作者正是赵方。次年,赵方在取得进士功名后拜访辛弃疾,两人畅谈军事方略,长达三日。弃疾在赞赏赵方才学之余,不仅以绢相赠,并写信向监司推荐他,以协助日后的升迁。
赵方中举后,担任蒲圻县县尉,此后二十多年间始终担任基层的地方职位,历任大宁监教授、青阳县知县。虽然在各地都是政声卓著,却得不到快速的升迁,直到嘉定元年(1208)受李大性拔擢,出任知随州,才算跻身中等的职位。在这一段沉潜的时期,由于官位不高,俸禄有限,赵家常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只能卖田支应,家中原有的六顷田地,便在这段期间卖出大半。家计的捉襟见肘,全靠其妻胡氏的通融应付。不过,赵方在这一段期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日后的升迁奠下基础。在担任蒲圻县县尉时,赵方与邻近的咸宁县县尉史弥忠甚为友好。嘉泰年间,赵方任青阳知县时,直属上司是史弥忠的堂弟知池州史弥远。赵方曾与史弥远讨论为治之道,指出:“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8]”当时传为名言。赵方与史家兄弟的关系,使得赵方在史弥远当权后得到一展长才的机会。嘉定元年,史弥远居相位,他重用同乡与旧属,大力拔擢知名道学人士,以收人望。赵方既是史弥远的旧属,又曾受业于道学名家,配合史弥忠的保荐,官位快速升迁。先由知随州升任提举京西常平兼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又升为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当时宋廷甫与金人达成和议,地方官多半忽视军事工作,赵方却积极招兵、选将,他所拔擢的武官,其中如孟宗政后来成为对金作战的名将。至嘉定七年(1214),赵方担任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制置司,成为独当一面的边帅。
面对层出不穷的北方降人及金军的威胁,赵方则积极修筑城堡,整军备战。嘉定十年(1217)四月,金兵大举入侵,赵方将京湖制置司移往襄阳,亲临前线督阵,并上疏主战,请求下诏北伐。宁宗乃传檄招谕中原军民,宋内部的和、战争议遂告平息,宋、金正式开战。
赵方身先士卒,采取“以战为守”的策略,成功统御部队。当时大多数的将领采取被动的守势作战,面对金兵的入侵,只知固守城堡,期待敌人知难而退。这种据守孤立的城池的作法,往往因缺乏外援而失败,即使支撑到敌人退走,城外的地区也早已惨遭破坏。赵方的作法正好相反,他下令将领不可只据守城池,而须在敌人入侵之初立即进行野战,并进而对敌境发动反击,以“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为目标,迫使入侵的金兵回师救援,并减少他们再次入侵的能力。如此一来,宋军不再处于被动的劣势,而能掌握先机,避实击虚,取得战果。不仅京湖确保无虞,成为“三边”中唯一不受战火摧残的地区,并有余力支持淮西的作战。嘉定十四年(1221)赵范与赵葵监军出师。在蕲、黄两州的攻防中,赵方策划战术的长才表露无遗,军威正盛之时,赵方病死于襄阳。
赵方的确是难得的将才,但如果没有史弥远的信任,其怎能独当一面去抗金?史弥远至少是默许赵方抗金的,可见史弥远虽然主和,但不是一味主和,更不是主降,嘉定年间与金人时战时和更多的是根据南宋国家的实际出发的。
史弥远遭指责不但是政治层面,还有经济层面。
[1][2][3]《宋稗类钞》
[4]《西湖游览志》
[5]《宋代十八朝宰相逸事》
[6]《梅磵诗话》
[7] 《淳祐临安志》
[8]《宋史史弥远传》
(6)提升儒佛文化
所谓疯狂掠夺,实指史弥远在位期间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这样一来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
会子问题十分复杂。会子确是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应当说,南宋会子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它是绍兴三十一年由“行在会子务”发行的铜钱会子开始的。最初的会子并未限定发行额,也没有设界,自绍兴三十一年起到乾道二年共印二千八百多万贯,支取回收了一千五百六十多万贯,民间还在流通的有九百八十万贯。因为当时地方州县收纳赋税不收会子,所以有不少商人在各地用低价收购会子,然后到临安兑取铜钱,于是一时间形成了挤兑风潮,最终惊动了当时皇帝孝宗。孝宗得知后,行动果断,迅速用府库所的藏银钱回收了大约近五百万会子,而留在民间继续使用流通的大约还有四五百万。官方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维持了会子的信用,加上民间也的确存在着对轻便纸币的需求,所以会子挤兑风潮得以平息,会子得以继续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会子的发行量。因此乾道五年起,会子改为定界发行,每三年一界,每界一千万贯,每界使用六年(也就是两界)。但当时准备金充足且发行量也未至滥,即使遇到会子贬值就马上“秤提”回收,可以防止恶性贬值,所以会子仍能维持了较高的币值。
光宗绍熙年以后,会子就逐渐贬值。宁宗庆元元年,每界会子的发行额提高到3000万贯,这个时候每贯已跌到620。后来会子越发越滥,流通数越来越多,开禧年间因韩侂冑主持发动对金战争,军费开支大增,纸币发行竟达到一亿四千万贯,从此,南宋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战争停止后,面对楮币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南宋曾回收过一部分楮币,但由于财无所出,不久又恢复发行楮币。同时宋廷没收韩侂胄等人的财产,得钱3000余万缗,所得地产又可每年收入约70万石、钱130万余缗,以弥补财政不足。此后,南宋的财政每况愈下,东南地区的财政状况本已窘态毕露,州县财计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现象十分严重。四川地区在南宋前期曾为政府财政作出很大贡献,但开禧年兴兵之后,四川供养军队的费用由近2500万贯增至5000万贯,宋廷即使增发钱引、加征免夫钱,仍然不敷支出,宋廷只得每年拨700万贯以予贴助。以后每界会子都超过发行限额,而且三界(第11、12、13界)并行,三界共发行1、3938亿余额,第十三界会子更是发行四千七百万贯,会子因此大为贬值[1]。
嘉定二年朝廷用出卖官告、度牒、乳香、官田等钱和黄金15万两来收兑会子,使会子发行额量有所减少,但仍达1.156亿余贯。之后朝廷已没有这么多金、银、铜钱来收兑会子了。嘉定四年用第14界会子按1:2的比率收兑第11、12界旧会子,正式宣布第11、12界会子贬值一半。“新令一行,物情疑骇,怨咤之声,盈于道路,豪家大姓至有聚楮(纸币)而焚于通衢者。”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