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2)(8)

时间:2009-02-13 19:21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哪个石敦是老师推荐的,那他有什么呢? 那石敦,绍兴十五年,十八岁便登进士,这可谓是出类拔萃吧。史浩继续说:石敦为泉州同安县丞时,同安正遭遇旱灾,石敦就写信给太守,请求为百姓免去岁租。不料太守不但没有支

“哪个石敦是老师推荐的,那他有什么呢?”
“那石敦,绍兴十五年,十八岁便登进士,这可谓是出类拔萃吧。”史浩继续说:“石敦为泉州同安县丞时,同安正遭遇旱灾,石敦就写信给太守,请求为百姓免去岁租。不料太守不但没有支持石敦,反而对他大发脾气,面对上司的发怒,一般人会胆怯,而石敦则没有畏惧,坚持据理力争,这才为百姓免去了十分之九的税。在人看是恐惧,石敦能够自恃,这可谓是出类拔萃吧。臣一次与石敦谈起这件事,他说,有一句至理名言叫无私才能无畏,因为我无私,所以敢在太守发怒时力争。后来他又补充说,当然我还是有私的。这话敢从何说起呢?臣不解地问他。他说:如果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就感到心安理得、性情舒畅;相反的,如果我今天做了一件坏事,伤害了别人,就感到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不是为自己吗。这就是欢喜时是否不失常态,快乐时是否放纵,一个人,常常能用良知召唤自己,臣以为这样的人肯定错不了。”
石敦后来果然表现得很不错。朝廷让他以宣教郎知常州武进县事,他一上任,便清理了积压多年的旧案,而且公正廉明。当时郡守想用公款为权臣建造府第,石敦高坚决不同意,郡守因此大怒,企图设计报复,郡守令人多方罗致他的罪名,结果却一无所得。后来碰上石敦家族中有一亲属犯了法,郡守想以此作为交换的条件,而石敦仍坚决不同意,他情愿自求罢官。百姓得悉这一情况后,聚集了几千人到郡府请求留下石敦,石敦十分感谢百姓,却执意不从。三年后朝廷命石敦知南剑州尤溪县,他一上任就整顿吏治,正民税籍,恢复学朝,民有口碑。
一次朝对召对,石敦陈述说:“人君之道,与天同方,天心至公,故人君之心,不可以有一毫之私。”并引用许多事例为证,孝宗深感其可,同时称赞史浩荐人之明。
在史浩推荐的贤士中还有乾道八年中进士的陆九渊。
陆九渊热心于讲学授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每开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坚持学以致用的观念,认为教育就要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大宋王朝衰败的命运。史浩颇为赞同。
陆九渊将教育内容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们在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他对读书问题见解颇多,“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首诗表明的就是他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还说:“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显然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抠住一处不放,僵在那里,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读书要平平缓缓地细心涵泳,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先放过去,等到上下文都读过之后,或是日后重新阅读时,慢慢地就会领悟了。读书平心静气,慢慢地涵泳、品味,每当有一点新的体会时,必然会感到兴味无穷,其乐融融。淳熙二年,陆九渊应吕祖谦之邀,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一场辩论,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学说,影响极大。史浩不仅从他的弟子杨简等人中进一步了解陆九渊,还曾与陆九渊亲切谈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能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所以要把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这样可以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这又是史浩了解人才的又一招术。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谈和举上必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讲真话的人,也总是其所讲内容的各个方面才反映出他的才智的,从举止中,显出其内心的虔诚度。通过促膝谈心,史浩更知陆九渊,即在朝堂推荐他。
史浩荐用人才不仅为朝廷办了好事,也为史氏积累了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后多为史弥远所取得,因而史弥远能在朝中立足并迅速掌政。
[1][2]《鄮峰真隐漫录》
[3][4]《宋史史浩传》
(13)闪耀君子风范
史浩荐举人才,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问亲疏,不计私仇,不念旧恶。
朱熹已不仕已达三十年,累次召征,都不来就职。在他作的《张魏公行状》中颇有诋毁史浩之词,对此史浩不但不愤怒反而推荐他,史浩又以君臣之义勉励他,朱熹这才肯来上任。
史浩的器量确是非寻常人所能及的,陈之茂和莫济都曾经极力诋毁过史浩,史浩再相后依然荐举他们出任合适的重要官职。
说到陈之茂,就不能不说绍兴二十三年朝廷举行的锁厅试。所谓锁厅试即高官子弟和宗室后裔参加的专门考试。当时陈之茂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开考前,秦桧特地把陈之茂请到宰相府,暗示孙子秦埙参加考试,希望取为第一,而陈之茂一向正直,对奸相秦桧的胡作非为很看不惯,因此考场上,他坚持以文章的优劣来分高低这一标准。
那天陈之茂正在认真阅卷,考官魏师逊走进来,悄悄对他说道:“陈公!我们快要富贵了!”说着,用手指指窗外,陈之茂抬眼望去,只见庭前站着一位少年,看去不过十六七岁,却穿着紫色的章服,戴着闪亮的佩鱼。“怎么,这孩子已做到三品高官啦?”陈之茂问。“那是九年前,皇帝亲自到太师家里,赐给他的。”魏师逊谄媚地说:“他是太师的长孙——秦埙。”原来是秦桧的孙子!陈之茂恍然大悟:“既然已做大官,何必还来省试?”陈之茂不冷不热地说。“太师府来人示意,要秦埙得个状元及第。”魏师逊急忙补上说。
当晚,陈之茂睡不好觉,便又把几份最好的考卷连夜细看一遍,发现有一份试卷文笔十分流畅,而且很有见解,后来试卷启封,知是陆游的答卷。陈之茂又找来秦埙的文章反复阅看,比较之下实在相形见绌,他便毫不迟疑地丢下秦埙的考卷,省试中秦埙没有得第一。
陈之茂因此受到迫害,而陆游却把他比作伯乐:“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从心违。”
此事可知其人正直,陈之茂虽然对我有成见,但任用这样的人,对国有利,我为国选才,非选私亲。史浩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