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小说 >

一门三宰相——南宋史氏家族传(3)(5)

时间:2009-02-13 19:22来源:春秋 作者:郑传杰 点击:
史嵩之就截然不相同了。史嵩之中进士后,调任光化军司户参军。他没有象他父亲那样对其从叔的史弥远为相看不顺眼,相反,对从叔的史弥远十分钦佩,所以得到了史弥远更多的关心和偏爱。一次,身为从叔的史弥远就十分

史嵩之就截然不相同了。史嵩之中进士后,调任光化军司户参军。他没有象他父亲那样对其从叔的史弥远为相看不顺眼,相反,对从叔的史弥远十分钦佩,所以得到了史弥远更多的关心和偏爱。一次,身为从叔的史弥远就十分关切地问史嵩之说:“如果给你换一个新的职位,你想去哪里?”史嵩之马上领悟了史弥远的心意,全然没有陈埙那样不领史弥远的情,他十分坦率,几乎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希望能到襄(阳)汉(水)一带去做官。”史弥远“一向仕内郡”,对襄汉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透彻,另外史弥远虽然贵为丞相,但在家里却常常有人不领他的情,现在史嵩之有这样态度,便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一切都安排妥善,正当史嵩之准备远行时,不料意外事情又发生了,一天史嵩之在乡里与佃客邂逅,竟将一佃客打死,为此官府正急着到处捉拿他,史嵩之逃到临安 想请求史弥远救援,然而终不能够自己直接去通融,史弥远当国时,对待亲族要求还是严格的,一般亲戚不能轻易见到他。于是费了许多转折,才得以一见史弥远。史弥远留他吃饭供给住宿,史嵩之终日沉默不敢发一语,在史弥远追问下,史嵩之才将事成的原慰说了出来,史弥远没有作声,两个沉默不了一会。忽然史嵩又道:“为什么不让我赴枣阳上任?”史弥远听了说:“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可以马上出发,应当写一封信给退翁(即陈赅,当时为京西阃)就行了。”史弥远马上有了主意,即给陈赅写了一封信。史嵩之接过信,急忙拜谢,又急忙登程。没有几天,就来到枣阳,投奔陈赅。史嵩之提及前事,陈赅说:“我已经全知道了,你不要多虑。”史嵩之平时表情严肃,很少言语,听陈赅一说,当即表示感谢就告退了。史嵩之走后,陈赅的妻子林夫人就进来追问这件事,陈赅是个聪明人,他说:“不要轻视这小子,不久将来,他就会占据我的职位的。”[2]就这样,在史弥远、陈赅的庇护下,史嵩之有惊无险,顺利就任襄阳户曹。
[1]《诗词大全》
[2]《齐东野语 卷十八》近世如史忠献弥远、赵忠肃方亦未易及。忠献当国日,待族党加严。犹子嵩之子申,初官枣阳户曹,方需远次,适乡里有佃客邂逅致死者,官府连逮急甚,欲求援于忠献,而莫能自通,遂夤缘转闻,因得一见。留饭终席,不敢发一语。忽问:“何不赴枣阳阙?”以尚需次对,忠献曰:“可亟行,当作书与退翁矣。”(陈赅时为京西阃)子申拜谢,因及前事,公曰:“吾已知之,第之官勿虑也。”公平昔严毅少言,遂谢而退。少间,公元姬林夫人因扣之,公曰:“勿轻此子,异日当据我榻也。”其后信然。又赵葵南仲通判庐州日,翟朝宗方守郡,公素不乐之,遂千堂易合入阙。俟呼召于宾庑候见者数十人,皆谢去,独召两都司及赵延入小阁会食。且出两金盒,贮龙涎、冰脑,俾坐客随意?之。次至赵,即举二合尽投炽炭中,香雾如云,左右皆失色。公亟索饭送客,命大程官俾赵听命客次,人皆危之。既而出札知滁州,填见阙命之任,而信公平生功业,实肇于此焉。
(2)占据襄阳地利
经营襄阳,史嵩之迈出了经营人生的第一步。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在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的樊城相呼应。由襄阳,向北出中原,向西入关中,还可以经汉中而联络陇西。历史上南北对抗时,襄阳是南方扼守长江的屏障。在南方东西延绵三四千里的军事防御线中,襄阳又在东南段与西北段之间的连接处,所以历史上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襄阳都是必争之地。
这也就是说作为一方重镇,襄阳的地位不只是湖北境内的一大重心,它早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其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古人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在当时南宋与金对峙的局势下,这一个地方的至关重要,完全可以用咽喉来作比喻。站在南宋,从军事角度上看,襄阳的意义甚至还超过了两淮。金人自东北方向而来,其战争策源地远在辽东。而关陇、荆襄至东南这条西北——东南向的斜线与金兵打击方向即东北——西南向的斜线相垂直,再加上山河之险,可确保南宋王朝暂时避在金人打击的锋锐之外。
襄阳在南宋国防线上的重要地位实是不言自明。如果说自关陇至东南这条国防线犹如一条巨大的弓弦的话,那么,自襄阳出兵北进便属如箭在弦,其势能之大,无可言喻。所谓“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荆襄在与金人抗衡上无疑可以作为屏障。
同时就南宋内部而言,荆襄也每每可能成为一个隐患。“据上游之势”的荆襄地区可以给下游的建康、临安构成很大的压力。东晋南朝时期,据荆襄上游称兵反建康的比比皆是。
荆襄具有对上游的屏障作用和对下游的消极意义。南宋如果想向北方进取或抵御北方的进逼,势必重视襄阳的经营。经营好襄阳,足以协凋整个战线。岳飞、吴拱等都曾藉襄阳而有所作为。
史弥远虽然在相位之日很久了,但他却并不十分透彻地知道襄汉。而年青的史嵩之却似乎已经对荆襄地区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十分清楚这一地方对南宋的重要性,而且早有到此为地方官的念头。所以当史弥远问起时,他便能马上作出去襄汉的肯定回答。
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见史嵩之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南宋立足东南,的确不能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自古以来,没有一王朝丢失了荆襄而能保住东南立足的。相比而言,当时南宋如果没有四川还可以立国,但如果一旦没有了湖北襄阳,那就根本无法立国了。应当说史嵩之精明地意识到了这些。
就凭这一点也足以见史嵩之是一个有雄心的人。荆襄地区相对于京城,环境条件显然要差得多,凭史嵩之是史弥远的侄子,在临安找一个官位是不成问题的,而他却不希望留在京城,不贪图安逸,只希望在一线锻炼,从基层立身。他选择从这一重要的地方做起,希望能有功于国,充分表明了他所具有的作一番事业的雄心。
当时襄阳主帅的陈垓每年要求调用军队、增设要寒,史弥远明知其中有虚假,但国防事重无法拒绝。而史嵩之一到襄阳后就深入到基层,掌握了许多一线材料和信息,并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所以他私下对史弥远说某地应当撤戌,某地应当增防。史弥远根据史嵩之密言下达志标,陈垓大吃一惊,但不得不服,这一招,虽然反应问题渠道不正确,但却为南宋节省了军费六十六万,也初步显示出史嵩之在军事布防上的非凡才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名家小说:梨花灼灼

    史怀宝,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现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