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社会 >

真定历史上清官廉吏摘记

时间:2008-05-09 09:18来源:春秋 作者:春秋 点击:
真定历史上清官廉吏摘记
唐太宗在评价魏征时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这面镜子,不仅可以映射出前人的千秋功过,而且能够昭示后人。 
    
   清官,是相对于昏庸无能的官吏而言;“廉吏”,则是相对于贪官污吏而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平庸无能、贪赃枉法的官吏不在少数。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封建吏治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背景下,清官廉吏,就显得尤为可贵。正定古代的清官廉吏,应该包括三部分:一是真定籍的清廉官吏;二是长期在这里从政、深受人民爱戴的外籍清官;三是过去曾属真定府管辖的地区所涌现出的清官廉吏!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甚至有的清官为民请命,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 
   在撰写这篇短文过程中,本想按历史年代叙述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清官。可是,正定古代清官廉吏的阵容,之庞大,面对的浩瀚的历史文献,根本不能用短短数千言概括2000多年清官的伟大群体,只好从这个的群体中拣选一部分最杰出的代表,简述他们的一些美德和体征。 
   忠于祖国,反对分裂。这是中华民族世代尊奉的“大节”,也是作为清官最大的美德。在2000多年的中华多民族统一史上,最值得推崇的维护祖国统一的杰出政治家,就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他就出身在真定(今天的正定),是秦始皇时代帅军进驻岭南地区的主帅之一,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稳定政权的爱国将领,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广东、广西等岭南地区确立中国主权的秦朝将领之一。也是最早从中原向岭南地区移民的组织者、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客家人的首领,是在中国多民族统一史上最早推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政治家,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史上第一个维护祖国统一、主动回归中央政府的少数民族地区领袖,西汉时期他归顺汉朝,封南越王,深受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景仰和爱戴,也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对中国民族统一的伟大贡献,是秦汉时期任何一位其他将帅不可比拟的。他的伟大作为,使得秦汉时期只懂得穷兵黩武而不懂得通过民族亲和建立政权的蒙恬、卫青、霍去病等人物黯然失色。 
   广施仁政,富民强邦。这是古代民众对清官的最大期望。希望他们不仅仁爱待民,更要富民强邦,造福地方。唐代河北籍的一大批著名宰相、元初杰出政治家刘秉忠、郭守敬,真定等路都元帅史天泽、真定路达鲁花赤哈珊等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武则天时期的名相李峤 (644—713)赞皇人(今赞皇县在当时也属于真定府管辖范围)。以敢于仗义直言为狄仁杰洗雪冤狱而违忤圣旨。后因武则天欣赏他的才干,入朝拟写敕文诏书。圣历初(698年)拜相,积极主张仁政爱民,也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宰相。 
  原籍赞皇县的中唐名相李吉甫 (758—814年)、李德裕父子,也是河北杰出的清官名相。李吉甫,字宏宪,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地理学家。曾在江淮间任地方官15年,政绩斐然,民众称颂。宪宗时入朝,参与策划讨平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元和年间任淮南节度使,在高邮筑富人、固平二塘,溉田近万顷,富民强邦。元和六年复出为相,裁减冗宦800员、吏1400员。他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现存最早最详尽、最完备的一部地理学图志。其子李德裕继承了父亲的仁德品行,勤政爱民,痛恨藩镇割据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积极主张打击藩镇割据。成功镇压了擅自袭任的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震慑了藩镇势力,在唐朝中兴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赵郡李氏的另一位名相李绛 (762—829年),赞皇人。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平定镇海军节度使李钅奇叛乱后,宪宗诏令抄没其家产。李绛奏请将其家产赐于地方,代替贫民租赋。还向宪宗进谏正身励己、效法唐太宗,宪宗称赞,即下诏令其与白居易等搜集君臣成败事例50种,书写成连屏,告诫左右,以史为鉴。宪宗曾经听佞臣谗言拟耗资十万建《圣训碑》并让李绛做颂辞。李绛跪伏劝谏。帝省悟,下令用百牛拉倒石碑。襄阳裴均违背圣旨进献银器数百件。李绛奏请缴纳国库,昭示朝廷言而有信。元和六年(811年)拜相,历数国内忧患,进言直谏。宪宗说:“李绛敢进骨骨更之言,真宰相也。”他留下的《李相国论事集》汇集了他治国思想的精华。
 
     元朝中书左丞相史天泽 (1202—1275年)原籍永清,后徙居获鹿岳村(今属石家庄市郊区)。他爱民勤政,重仁尚文,缓解了蒙古贵族与汉族民众的矛盾。广泛收养金朝遗老和汉族优秀人才,元好问、白扑、张德辉等名人得以在真定安身成名,长期流寓山西的栾城籍数学家李冶得以在封龙山创办书院,集历代天元术之大成,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半符号代数学和高次方程解析法,成为13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巨匠;也正因为真定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名人荟萃,才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元曲、文学、经学、天文学、工程学中心之一。来自阿拉伯的沙克什(自称真定瞻思)在李冶数学成就的基础上,写成《河防通议》,运用高次方程解决水利工程计算。在真定还诞生了尚仲贤、李文蔚、戴善夫等元曲作家和苏天爵、王思廉等文学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盛赞真定的城市风貌和发达的经济、文化。这与史天泽的杰出贡献是不可分的。
 
     作为地方官,虽然不能象一国之相那样左右国家大局,但也应以仁者胸怀,爱民佑民,造福乡里。元初藁城人赵迪在这方面就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蒙古太祖灭金后改藁城为永安军,以赵迪为同知节度使。蒙古军队攻破真定城,曾滥杀无辜。赵迪为保护乡民,入城搜索城中藁城人千余人,“押回藁城”,放回乡里。同时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为乡民偿还色目人的高额利息,劝民农耕。
 
  出身高昌国(今新疆境内)的维吾尔族政治家哈珊 (1255—1304),元朝随祖父迁居真定路栾城。他历任真定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进嘉议大夫、正议大夫。在真定,兴修水利,疏浚滹沱河下游分洪渠道,减少水患;发展教育,仁德爱民,重视民族团结,使得真定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后授荣禄大夫、甘肃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赴边治理,边境安宁。卒后葬在栾城高家庄村东,原有王珲为其撰写的墓碑,盛赞他一生的政绩。 
   教化民众,关爱乡民。这是文化素质较高的清官提高民众素质的得力措施。在这方面,东汉常山(郡治元氏,今元氏县故城)太守伏恭,元初真定督学张德辉等,就是典型代表。伏恭在常山太守任上,“敦修学校,教授不辍。”[⑧]积极发展地方教育,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在元氏县封龙山,先后有7通东汉常山祭山的碑刻(今尚存2通,有3通保存拓片),与当时地方文化的发展不无关系。元氏在当时不也属于真定吗? 
   元初真定督学张德辉虽然不是河北人士(祖籍山西交城),但金朝亡后,得到真定路都元帅史天泽庇护和举荐,受到忽必烈接见,提出先务七事: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财用。建议重视儒教治国。他受命提调真定学校,发展教育,兴办书院,纯化民风,广募贤士。尤其是扶持李冶在封龙书院传播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使真定教育大兴,文化繁荣,科学盛行。他与李冶、元好问被称为“龙山三老”。 
   爱民如子,抚恤民众。这本来是所有官吏的天职。但是,由于不少封建官吏只爱乌纱,不爱百姓,所有,真正爱民抚民的官吏就是民众热爱的清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战乱频繁,造就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战将、军事家和乱世英雄。诸如三国的刘备、张飞、曹操、赵云,晋朝名将刘琨、祖狄等,都是河北人。从他们在治国、治军中悯农爱民的为官之道来说,也应该算是清官。如魏昌(今无极县)人刘琨,出任并州刺史,领匈奴中郎将的赴任路上上表朝廷,报告沿途所见战争对百姓的危害。请拨谷、绢安抚灾民。面对盗贼蜂起,道路断塞。他招募千余人,转至晋阳,铲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庙,建市狱。组织抗击盗贼,使流浪的百姓返归,安居乐业。  
   北魏常山(今正定)人杜纂,宣武帝时历任武都、汉阳二郡太守,以清廉闻名。孝明帝初(516年)任清河内史,督劝农桑,抚恤难民,迁太中大夫。后来被葛荣围逼而降,任常山太守。始终“轻财洁己,时号良守”。 
  公正、清廉,不徇私情。这是为官清廉的美德。被称为“惟公、惟廉、惟勤、惟慎”的明代廉吏王翱和两袖清风的明代要臣石王缶,可谓其中的杰出代表。 
石王缶 (1464-1528),真定府藁城人,是明代政坛上少有的清贫阁老、诗人和文学家。他出任吏部尚书多年,谢绝请托,选贤任能,后因遭到诬陷被迫去职还乡。回归故里时,所有行装只有一辆牛车装载的书籍。京师父老无不惊叹:“自古宰臣去国无若石王缶者。”清廉刚正之名远播。石王缶一生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更以清廉自律引以为荣。他入阁其间,有朝廷勋戚依仗权势强夺畿内民田万余顷,置成官庄,引起百姓愤恨。石王缶得知,上奏皇帝。将强抢的民田还给百姓。 
  疾恶如仇,不畏权贵。这是作为忠臣清官的气节和品德。这方面,河北曾涌现出犯颜直谏、慷慨就义的明代英烈杨继盛和明代东林党领袖赵南星。 
  明代另一位为民请命的诤臣赵南星(1550-1627),高邑县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万历间,任吏部文选员外郎,忧国忧民,上《剖露良心疏》,为民陈述天下四害:即大臣强权的“千进之害”,奸佞猖狂的“倾危之害”,吏治败坏的“州县之害”和乡绅横行的“乡官之害”。请求朝廷革除四害,整顿吏治。招致罢官回乡。后出任吏部考工员外郎,考察京官时,秉公淘汰了一批依附权贵、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出任吏部尚书后,严整吏治,弹劾贪官,将贪赃枉法、包庇奸恶官吏、透支库银14000两的魏忠贤的走狗崔呈秀革职发配,英明传遍朝野。因此受到魏忠贤阉党陷害,父子同遭发配。他病逝在代州(今山西代县)戌所。
 
 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这是清官护佑民众的可贵节操。明代兵部尚书梁梦龙、明末抗清英烈孙承宗,就是这类清官的代表。 
  梁梦龙(1527-1602)真定人,历任兵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顺天府丞。黄河在沛县决口,殃及民众。他主持开凿徐、邳新河,为民造福,由河南副使升布政使。后任山东巡抚,开辟海运,万历初,召为兵部右侍郎,五年,以右都御使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调戚继光驻守山海关一片石,巩固边防,抗击清兵入犯,使蓟辽民众得以休养生息。进兵部尚书。 
  还有,清代道光年间正定知府沈涛,作为一位地方清官,不仅关爱民众疾苦,而且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积累,遍访历代碑碣文物,汇集于正定崇因寺内,编纂金石学专著《常山贞石志》。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不少县乡官民,开始重视古代碑刻文物,使得埋没于荒野的封龙山汉碑在元氏县重新发现。 
  历代清官为民请命,为国操劳,甚至为正义而罢官、牺牲性命。他们的事迹,千古不朽,永远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