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 >

从社会科学研究到自然科学研究——论史氏宗谱研究的若干问题

时间:2013-05-08 20:05来源:春秋 作者:史朝 点击:
从社会科学研究到自然科学研究_论史氏宗谱研究的若干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史朝
    (北京 大兴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102617)
家谱研究是一项历史研究,在中国持续了很长时间。许多家族(典型的如孔子家族、曾子家族都有非常完整的家谱)都把修撰家谱作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上海图书馆保留的几百部《史氏宗谱》,都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历史变迁和人物事迹。2004年开始,山西阳泉全国首家率先创办了《史氏春秋》网站。2005年9月6日,阳泉市三都村又成立了“史氏历史研究中心”。随后,在一些有志之士的积极推动下,江苏省溧阳市和宁波、福建等地成立了“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全国的史氏同宗都通过几年的努力,寻根问祖,对姓氏起源、传承、迁徙以及历史人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也出版了系列研究书籍。2012年5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史朝教授的倡导下,得到复旦大学教育部人类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实验费用完全由复旦大学承担)32位史氏家人在复旦大学做了男性性染色体(即遗传学所说的Y—染色体的鉴定)。这一鉴定结果,以科学的事实证明了史氏同中国大多数姓氏一样,有多个来源。而且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测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如何看待这一鉴定结果,家谱记载和遗传鉴定如何的对接?引起家族巨大反响。我作为一位本科是大学生物系毕业,研究生和博士都是国际教育专业的人士,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家谱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这在我们国家以及海外的许多历史学家的研究中都提到了这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却多数都认为自己来源于远古的某一个祖先。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家族意识并形成了一整套家族文化。而修撰家谱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家谱研究主要是一项历史研究
    国家正史: 如《二十四史》等
    地方志:   如《江宁县志》、《常州府志》等
    家谱:     如《史氏家乘》、《四明史氏古藤谱》等。
通过这些历史典籍,人们来论证自己家族的历史和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而一些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也通过这一形式,形成某一居住地的 主要姓氏,如西晋时的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近代湖南的毛氏家族和曾氏家族,广东新会的梁氏家族等。
2、家谱研究更多的是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中国人有重视修史的传统,所以历史学在中国非常发达。后来,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如实证方法、田野调查方法、人类学的方法等),也都运用到家谱的研究中。著名的如老一辈学者谭其骧先生、潘光旦先生,都对家谱有过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的《中国移民史》,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3、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徙,给家谱的延续性造成极大困难
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徙,如“永嘉之乱”、南宋的偏安、明初的大移民,清代的山东、河北居民向东北的移民等,都是历史上人口的大流动、大变迁,与之带来的是家族传承,尤其的宗谱文化的流失。所以,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家谱,实际都是一个家族,在所迁徙地定居下来之后修撰的。其上连到远古都是不可“证伪”的。
4、中国人的攀附心理,是家谱乱接,信息失信的主要原因。
“五百年来是一家”,是中国人的普遍信仰。而自认为自己是“王公贵族后裔”是家谱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之,各地宗谱的不一致性(修谱人的学识、修养的差别),所以,任何一个家族、一个谱碟,其真实性都要大打折扣。从我们所看到的大量各个姓氏的宗谱来看,只有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居地,而且记载一直未断的家谱,才是可信的(复旦大学  葛剑雄教授,“不可信的家谱”)。而家谱续接的不准确性和任意性,给我们后来的研究带来跟大的麻烦,而且容易误导许多人,使其陷入“错误的逻辑”之中。
二、自然科学研究—家谱研究中的一场革命
正当社会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研究,已经无法用近乎还原的方法证明家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时候,人类的智慧再次发挥了作用,即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分子生物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工具。
诞生于半个世纪以前的分子生物学为族谱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沃特森、克里克,1953,)以及所有生命体都含有4种不同的碱基,揭开了科学新篇章。4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胞嘧啶(Cytos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
人类含有23对染色体,大约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其中1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男XY女XX)。可见Y染色体只能在男性中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世代遗传决定了血缘关系。Y染色体长大约6千万碱基,两端1.5%是与X染色体重组区,余下为非重组区,其中常染色质区占一半。Y染色体中单核苷酸多态SNP是指一个碱基发生突变的结果,突变率为3千万分之一。每代约有一个发生突变。这些突变构成的组合叫做单倍型,称为遗传标记。而短串重复序列STR是指由几个碱基组成一个单位重复出现,它们往往有不同的拷贝数目,突变率大约为3百分之一。由于突变快,可作为时钟。 (血缘与姓氏:史定华,2012)
这一研究成果的在中国的应用,归功于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试验室的几位教授。而起因确是对安阳曹操墓的发掘即对曹操身世的鉴别。(Y染色体揭开曹操身世之迷、《现代人类学通讯》voi.5,2011  王传超、韩升、金力、李辉等)即他们通过对现存的曹氏宗谱进行输理,找出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人的几支,进行Y染色体的鉴定。最后,通过对近100支曹姓家族的280个男性和其他姓氏的446个男性的检测,确定有六支自称自己是曹操后人的宗族,携带了具有明显遗传标记物(O2—M268).而其他自称是曹参后人和不属于曹姓的实验者,都不携带这一标记。从而以科学的方法,揭示了《曹氏宗谱》的可信性和曹操本人的身世。这一研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当今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而应用这一研究方法研究史氏家族的起源和宗谱的准确性,也恰逢其时。
1、史氏家族的染色体鉴定,证明了这一研究的科学性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史朝教授的倡导下,复旦大学人类学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个分支的32位史氏家人(上海市、江苏溧阳、河北沧州、山西阳泉、河南平顶山、河北石家庄、浙江宁波等),分别于5月21日、30日;6月30日,在复旦大学进行了男性Y染色体的鉴定(结果见附图)。实验结果出来,证明了史氏来源也是多元的,而且同一宗族十代之内的,不仅遗传标记完全一致,而且所显示的遗传数据,无一点差异。充分说明这一实验和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支持了之前许多史姓研究专家提出的,史姓有多个来源的结论以及现在生活在北方的大多数史姓后裔,并不来源于一个共同祖先的事实。
2、实验结果证明,史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尽管存在抽样过小的问题(仅32位),但是,考虑到全国各地史姓的集中地和家谱记载的问题,通过验证,几个大的来源都基本出现了。即中华民族一直认为的“三皇”、大禹、商汤等,我们这次测试其遗传标志物,我们的家人都出现了。而且有一支就是轩辕皇帝的后人,这不仅证明了远古传说,而且证明了我们史氏的一支就是黄帝的传人。而其他几支也是华夏族的主要来源。其意义太大,其影响也太深远了!
3、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了家谱研究的问题和混乱。
    攀附问题:
    乱接问题:
    信息不对称:
    修谱人的学识和眼光:
三、史氏宗谱研究的若干问题
1、纸谱、石谱、血谱如何统一问题:这实际上是非常难统一的。尽管定华教授写了文章,美珩教授也以一种责任感,废寝忘食的修撰《宁波史氏宗谱》,我个人认为,还是先放一下,等有了一致的意见在进行,不然不仅是经费、人力的浪费,而且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
2、现存家谱如何修撰问题:如果只涉及一个小的分支,而且始终没有离开过居住地的,宗谱保留也比较完整的,可以考虑先修,但是只以始迁祖开始,不要轻易上挂,以免再次造成混乱。
3、如何有效确定不同分支的遗传标记物问题:这实际是问题的关键和研究的重点。曹操身世的证明,可以找到六支他的后人,但是,我们32位家人做完后,出现了八种结果,到底哪一支是自己这支的先祖,反而难以说清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继续开展男性染色体的鉴定,但是,要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不然费用太高也不实际。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先确定真定史家和溧阳史家的标记物,然后用排除法,再逐渐确定其他分支的归属。这一工作可能会进行很长时间,所以,谁来组织,费用如何解决,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4、如何进一步开展家族研究问题:这一问题,我在2005年至2008年的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大会上,已经多次阐述过观点,在这不再重复。
5、如何团结全国宗亲,修好《大同谱》问题 
  是血缘关系还是文化关系?
  是为个人私利还是为家族研究?
  是因循守旧还是求实创新?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大家在这上面不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想做好是非常难的。历史给了我们机遇,现代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给了我们便利,关键是思维、观念和气度,如果我们大家有决心、信心,有无私的精神,我认为做好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可能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复旦大学李辉教授、韩升教授以及本家定华教授等人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对上述专家以及为我们免费做染色体鉴定的复旦大学人类学重点实验室全体、学科处刘承功处长,表示衷心感谢。)
                                     2012年9月18日于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