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史氏春秋网!

史氏春秋网 研究史氏历史和史家族谱的专业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 >

两代元戎故里干涧史氏纪略

时间:2013-04-28 19:49来源:春秋 作者:史中元 点击:
两代元戎故里干涧史氏纪略
干涧村地处河津市城区北坡30里处。209国道河津至乡宁的西卫口段东侧。史敬思后裔,自后唐以来,就繁衍生息在这块热土上。干涧村被称为两代元戎故里,远近闻名的将相村。
      据传,明清时,因村西有一条大涧(季节河),故村名叫涧东村。此涧水发源于吕梁山脚下的遮马峪、瓜峪、神峪(简称三峪)。从西卫村、韩家院村南芍药沟入口,流经涧东、古垛、固镇、神前等村,注入黄河。而每遇山洪暴发,常常会形成水患。后经兴修水利,此水改道,提高了三峪水的利用率,消除了水患,造福于一方生灵,使三峪水灌溉着辖区20多个村庄的万亩良田。而在开山引水的过程中,涧东村史氏族祖及涧东村先民,功莫大焉。此涧因随后干涸,而被废弃。村名也由涧东村改为干涧村至今。
      从明清至上世纪60年代,河津县长期在干涧村派驻有局级单位——三峪水利委员会(后迁至西卫口),负责实施水政、管理三峪灌区的一切水利事务。村里现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三峪水规碑一通。此碑为干涧先民合理配置、开发、利用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水资源,解决全村生活、生产用水,发展农业及水利事业,以及与周边和睦共处,共同生存发展而制定的水利规则,是干涧水文化的结晶。据悉,此碑已被收录于《山西省水利志》和《河津市水利志》。
俊 杰
      史氏始祖,史敬思,后唐人。唐朝官居一品(武职)。
      二世,史建堂(875~921),字国宝,五代后唐提督元帅。据清《平阳府志》、《河津县志》及《河津文史资料》载:史建堂,河津人,曾任五代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元帅。自幼随其父史敬思,长期生活在刀枪剑戟的环境中,学艺练武,能征善战,被李存勖任命为先锋,是李存勖当政后的长期征战中,军事上依靠的几个干将之一。屡立军功,后中流矢身亡。
      八世,史简,金朝官居忠翊校尉。其教民开山引水,兴水利,除水害,农耕稼穑育椒的示范田,椒园遗迹——上下椒园,现存干涧村东南隅。
      十世,元代史迁(?~1325),元朝封镇西元帅,后入朝为相。据清《平阳府志》、光绪版《河津县志》及《河津文史资料》载:初封镇西元帅,后入朝为相,墓葬干涧村北,并有“故河津镇西帅史公”墓碣铭一通。
      十一世,史承庆——史迁之长子,曾任浮山县令。据史籍记载:浮山县土地贫瘠,民食无着,有不少山乡土地长着“剪牙草”,此草根深难刨,铲断又复活,生命力强,对庄稼田禾危害大。承庆上任伊始,关心乡民疾苦,即出示布告,限期收购剪牙草草根,乡民闻讯,争着下地连根刨除此草,连逃荒在外的乡民也纷纷归来,参加除草行列。不多久,剪牙草被刨挖得一干二净,农民得以进行耕种。翌年,浮山县庄稼大丰收,故史承庆墓碑铭文刻曰:如此致国泽民,恩比天涯地角之广,故大德应得其位,必得其名。
      史承宗——史迁之次子,任河津县令时,仁政多多,廉洁奉公。尤其是倡导种植花椒树,在北山开发水利,春耕夏种,教民稼穑于田畴,为民众所乐道。
祖 茔
      史氏祖茔在干涧村东北二里许,韩家院村东南,魏家院村西三角地带。原占地三亩。通往墓地甬道两旁原有石雕狮、虎、象、马、猪、羊等数座,今已无存。
      老坟原有史敬思、史建堂衣冠冢,以及史简、史迁及其四子墓。史敬思、史建堂墓碑(俗称蛟龙碑),因地震及“文革”损毁,今村里散存有碑帽及附属石刻件数块。史敬思墓碑于1990年9月,经后裔族人照原碑文刊立于村中心原祠堂遗址上。后唐提督元帅——史建堂墓碑,由御史中丞张养浩篆额并书丹,篆额尚好,题为:提督元帅史君墓碑。
      后唐封忠翊校尉史简墓碑,系元大德十年岁次丙午仲春,因碑刻被地震所毁,由其孙承庆、承宗为其祖补刊立石。
      史迁墓,1985年12月被河津县人民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元泰定乙丑年(1325年),由宣授平阳府提督学校,段菊轩(即段成己,元代诗人)撰碑文,宣授奉训大夫户部郎中、元吏部尚书段铺(段菊轩孙)书丹并题额的,镇西帅史公墓碑一通。此碑螭首龟座,高225厘米,石质坚细,形制壮伟,镌刻精良,书法遒劲,字迹清楚,是一通比较完整的元代碑刻。史迁墓碣铭,系元代参领中书省事,翰林奎章儒臣刘秉忠(学兼儒、释、道三教,是元代重臣),于元至正元年所撰并书。史迁身后,由刘秉忠撰写碑碣铭,为其树碑立传,足见其生前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祠 堂
      史氏一族在干涧村,从十四世分为三支。村里原有祠堂四座,祠堂内奉祀着始祖史敬思及其各代后裔和他们的配偶的彩绘画像(俗称牌位、爷〈音ya〉婆)。村内现存有两个祠堂保存的清朝彩绘布制牌位二幕。祠堂门楼悬“将相祠”,蓝底金字,立式牌匾(俗称立字牌),祠堂门为朱红漆大门,两旁挂有宫灯式竖圆柱形红底黑字“将相祠”纱灯一对。所有四块牌匾形制与北京故宫各宫门上的牌匾形制相同。惜牌匾及灯笼都毁于“文革”破四旧时。
      新祠堂为村中三条胡同,于清末所建。门曾悬“皇朝世勳”蓝底金字立式牌匾。院内北墙照壁上原有一副砖雕楹联为:
      唐元戎元元戎两代元戎功烈旧;
      祖俎豆宗俎豆千秋俎豆霜露新。
      横批:源远流长
      干涧史氏,两代元戎,历朝历代的忠臣良将、当官为宦的不可胜数。史氏族祖前贤的文治武功,代有记载。
      纵观这些厚重的历史,可见干涧这个古时被称之为义里礼门、两代元戎的故里,誉满古今三晋的将相村,实在是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