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錢湖的東隅,隱匿著一方仿若世外桃源的奇妙境地,“十裏四香” 的佳話在這裏悠悠傳頌。自下水起始,順著福泉山脈蜿蜒向東直至洋山嶴,剛好十華裏路程,“西村書香、東村稻香、綠野嶴瓜香、洋山嶴茶香”,恰似一串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於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之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嶴”,依《說文解字》所述,乃山間的一片平地。從東錢湖下水啟程,沿著韓天路向東漫步十裏,在福泉山的嶴間,坐落著靜謐的洋山嶴村。福泉山溪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悠悠然穿過村莊中央,將其溫柔地一分為二。這潺潺溪水,日復一日,不知疲倦地流淌,輕盈穿過兩座亭橋,自東向西奔湧而去,最終投入十裏之外廣闊東錢湖的懷抱。平日裏,溪水澄澈如鏡,清淺處偶見幾條小魚悠然嬉戲,為溪流增添了幾分活潑靈動。每當暴雨突襲,溪水雖會裹挾泥沙而略顯渾濁,但待雨過天晴,它便迅速恢復往日的澄澈,恰似洗凈鉛華的佳人,依舊溫婉秀麗。
與溪流相伴並行的,是那條由鵝卵石精心鋪就的大嵩嶺古道。往昔歲月裏,它曾是東錢湖往返鹹祥大嵩的唯一通途,古人們或為生計奔波,或為訪友探親,或是迎親嫁娶的隊伍在這條古道上留下串串足跡。如今,那些過往的身影雖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僅留下些許殘缺的路段,卻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時代的浪潮賦予了古道全新的活力,每逢節假日,來自城市的登山愛好者們紛至沓來,在古道上打卡留念;春回大地之時,一輛輛滿載著高年級學生與初中生的校車也會駛來,他們踏上古道,盡情感受春天的氣息,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洋山嶴村,宛如塵世中的一方凈土,沒有城市的喧囂紛擾,唯有令人沈醉的清幽寧靜。都說山村空氣裏負氧離子含量奇高,聽聞在緊閉門窗的房間內,負氧離子每平方厘米含量約 50 個,打開房門後便升至 100 個,而在遠離城市的河邊村林,含量可達 500 至 800 個。更令人驚嘆的是,山林之中,負氧離子含量竟能達到每立方厘米 5000 甚至 10000 個。晨曦初綻之時,深深吸上一口這清新的空氣,絲絲清甜直沁心肺,讓人不禁對這裏驚人的負氧離子含量浮想聯翩。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輕柔地灑落在洋山嶴村,村莊仿佛剛從甜美的夢鄉中悠悠轉醒。隨著前往城裏的頭班公交車與接送學生的黃色校車先後駛離,村落瞬間熱鬧起來。村中的古色古香菜市場內,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與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樂章,真實而溫暖的人間氣息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彌漫開來。然而,這熱鬧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短暫的喧囂過後,山村又回歸往日的寧靜。村民們依舊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節奏,仿佛時間在這裏放慢了腳步,這份寧靜,才是洋山嶴原汁原味的生活底色。
走進洋山嶴村,你會驚奇地發現,村民家中水龍頭流淌出的並非普通自來水,而是匯聚了福泉山精華的山泉水。這個山村,至今仍保留著不用自來水的傳統,千百年來,村民們一直依賴這甘冽的泉水生活。在城市居民眼中堪稱奢侈品的山泉水,在洋山嶴不過是日常用水。從前,洋山村民利用沙石、木炭過濾泉水,前些年,政府部門出資為村莊換上了一套先進的現代化過濾裝置,使得泉水更加清澈甘甜。
正所謂 “高山雲霧出好茶”,每至清明前後,便是村民們前往福泉山采摘茶葉的時節。這片浸潤在象山港溫濕雲霧中的茶樹,充分汲取大自然的精髓,孕育出的茶葉別具韻味。每年春季,總有那麽幾日,山村的空氣中會彌漫著若有若無的淡淡茶香。在見證了千年歲月變遷的古樹下,支起爐竈,煮上一壺茶,用清甜的山泉水沖泡,輕抿一口,那茶香便在舌尖緩緩散開,帶來無與倫比的愜意享受。
臨近年底,洋山嶴村家家戶戶便或多或少地忙碌起來,準備釀酒。村民們洗凈酒缸,將上好的糯米浸泡妥當,一切準備就緒後,或請來經驗豐富的釀酒師,或由家中有釀酒經驗的長者親自操刀。在這裏,優質的大米遇上清甜的泉水,釀出的酒甘醇馥郁,香氣撲鼻。待到開缸之時,米酒的香氣在山村中久久縈繞,令人沈醉。
每至歲末,洋山嶴村依舊保持著請民間劇團做社戲的傳統,有時政府也會送戲下鄉,為村民們增添節日的歡樂氛圍。屆時,山村的左鄰右舍、四鄉八村的人們紛紛趕來相聚。一時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隨著戲班頭領三聲炮仗轟然響起,急切的鬧場鑼鼓敲起,好戲正式拉開帷幕。戲臺上,演員們粉墨登場,演繹著出將入相、才子佳人在花園私訂終身的浪漫故事;臺下的老人們聚精會神,深深沈浸於劇情之中,他們專註的眼神裏,滿是對傳統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往昔歲月的深深懷念。
洋山嶴村,人傑地靈,山清水秀,以其獨特的靜謐與純凈,宛如一首悠揚婉轉的田園詩,一幅淡雅素凈的水墨畫,承載著人們對寧靜生活的無限向往,在歲月的長河中靜靜流淌,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迷人魅力。
作者:南宋四明史氏後裔史理庭
编辑于